目前分類:健康常識 (138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越年長越易患上癌症?年齡增長與癌病的關係!1.jpg

 

越年長越易患上癌症?年齡增長與癌病的關係!1

雖然癌病可病發於任何年齡,但卻較多見於長者,根據英國的統計數字,每年有多至一半的癌病新個案是在年逾70歲的長者被診斷出來。這並不是說年青人和兒童不會患上癌病,只是他們較少患上癌病,除了發病率較低外,青少年和兒童所患的癌病種類也會與成年人和長者的不同。雖然年齡的增長會增加患上癌病的風險,但這並等於我們無能為力,無論年齡多大,改善生活方式仍能減低患上癌病的風險。

隨著年齡的增長,患上癌病的風險也隨之而增加,這可能令不少人感到疑惑,因為傳媒很多時只報導青少年和兒童患上癌病的消息,令人產生錯覺,以為青少年和兒童較成年人和長者多患上癌病。

年齡的增長會增加患癌的風險,是因為人體的細胞是會受到各種各樣不同性質和不同程度的損壞,細胞的損壞是會累積的,久而久之會演變成為癌細胞。
細胞的損壞可能源自會致癌的物質,例如抽煙、過量喝酒、幅射、醃製食物、經高溫煮過的紅肉和蔬菜、致癌的病毒和化學物質等。細胞的損壞可能只是偶發性的,但有些人生而擁有變異的基因,令他們較容易患上癌病。損壞了的細胞會繼續生長和繁殖,可能比正常的細胞還要快得多,最後可能演變成為癌病。

雖然大部份癌病的發病率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但有一些癌病卻較多見於較年輕的人,甚至是兒童,包括:急性白血病、腦及脊髓癌病、淋巴瘤、骨癌 、橫紋肌肉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等。雖然兒童癌病並不常見,但卻是年齡介乎一至十五歲最常見的致命疾病,因為,他們現在比幾十年前因傳染病而死亡的風險已大大減少。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增加植物蛋白降可低死亡率!延長壽命 8.jpg

增加植物蛋白可降低死亡率!延長壽命  8

《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2020年發表的一項大型人群列隊研究表明,用植物蛋白部份替代動物蛋白,與總體死亡率降低有關。該研究涵蓋416,104名中位年齡約62歲的參與者,隨訪時間約16年。研究結果顯示,用植物蛋白替代佔總能量3%的動物蛋白,男性和女性的總體死亡風險均降低10%。尤其是用植物蛋白替代雞蛋蛋白,男性和女性的總體死亡風險分別降低24%21%。用植物蛋白替代紅肉蛋白,男性的總體死亡風險降低13%,女性降低15%。但用植物蛋白替代總能量3%的白肉蛋白,則未顯示與死亡風險的關聯。

 

國際運動營養學會認證(ISSN)運動營養專家蕭捷健在其網誌文章中表示,植物性蛋白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抗氧化物質,植化素和維他命,能夠降低發炎反應;而動物性蛋白,尤其是紅肉,含有比較多的血紅素、鐵、肉鹼和亞硝酸,會造成較多身體的發炎反應

蕭捷健介紹自己會在家裏常備烘焙黑豆和南瓜子,這兩種食物可以說是吃了最不會胖的零食,不但能夠保養身體,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飲食均衡的人,其實不用額外補充維他命

他表示,毛豆、黑豆、(有機)黃豆的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雖然含有部份澱粉,但是豆類含有抑制澱粉分解酶的酵素,所以升糖指數非常的低,是補充蛋白質很好的來源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甚麼沒眼淚,沒津液?認識乾燥症!(回應網友) mayo clinic1.jpg

 

為甚麼沒眼淚,沒津液?認識乾燥症!(回應網友)      mayo clinic

乾燥症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最常見的症狀是眼睛乾澀和口腔乾燥。

此疾病通常伴隨其他免疫系統疾病(例如類風濕關節炎和紅斑性狼瘡)。在乾燥症的病例中,患者眼睛和口腔的黏膜和分泌水分的腺體通常會先感染,導致淚液和唾液減少。

 

雖然所有年齡層的人都可能患有乾燥綜合徵,但大部分確診患者的年齡都在 40 歲以上。乾燥症的兩個主要症狀是:

1. 眼睛乾澀。您的眼睛可能會灼痛,發癢,或有砂礫感,就像裡面有沙子。

2. 口乾。您的嘴巴可能會感覺像塞滿了棉花,讓您吞嚥或說話困難。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寒 5.1.2025 的養生宜忌1.jpg

 

小寒 5.1.2025 養生宜忌

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每年的15日太陽到達黃經286度時開始。 從節氣順序來說,大應冷於小寒,但歷年的氣象記錄及表明:小寒往往比大寒還冷,可以說是全年中最冷的節氣。

小寒養生原則

在小寒節氣,氣血旺於膽經,正是提升肝膽氣血的好時機。可以透過以下方法養生、保暖,防生病。

  1. 睡前拍打大腿外側5-15分鐘,有助疏肝利膽、調暢情志。
  2. 應早睡晚起,盡可能在陽光出現後再外出活動,太極拳、散步及慢跑比較合適。
  3. 切忌進行高強度運動,避免耗傷人體陽氣。
  4. 腳容易冰冷的人,要避寒就溫,外出時不妨穿戴頸巾、手套、厚襪禦寒
  5. 頸後的風池穴,背部的風門穴、肺俞穴都要注意保暖
  6. 晚飯後1小時可用大約40度溫水浸30分鐘,水量要高於小腿肚,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環。
  7. 體弱或慢性病患者可以天灸,特別是陽虛患者,能夠改善病情,增強抵抗力,減少發作;不過感冒或發熱、孕婦、皮膚嚴重過敏者則不適合天灸

小寒飲食宜忌

小寒節氣宜吃甚麼食物養生?

1. 羊肉

性味:性溫味甘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增加植物蛋白有助降低11種慢性疾病風險!7.jpg

增加植物蛋白有助降低11慢性疾病風險!7

蛋白質是人體重要營養素之一,在眾多食物蛋白中,植物性蛋白的脂肪、膽固醇更低,並且膳食纖維更加豐富。最新研究發現,增加植物性蛋白不僅能降低慢性疾病風險,還有助於延長壽命。

最近,美國農業部人類老年化營養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年時攝入較多植物蛋白的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罹患11種慢性疾病的機率較低,而且心理健康、認知功能和身體功能也更健康。

研究分析了「美國護士健康研究」中48,762名參與者的數據,她們初始時的平均年齡約48歲,追蹤時長超過30年。研究人員分析她們對總體蛋白質、動物蛋白、乳製品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攝入量,從而評估蛋白質攝入量及蛋白質類型與健康老化之間的關係。

該研究將健康老化定義為沒有11種主要慢性疾病、心理健康狀況良好、認知和身體功能沒有障礙。11種慢性疾病包括癌症(非黑色素瘤皮膚癌除外)、2型糖尿病、心肌梗塞、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風、腎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柏金遜病、多發性硬化症和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參與者食用的動物蛋白來源包括牛肉、雞肉、魚類及海鮮。乳製品蛋白來源包括牛奶、芝士、薄餅、乳酪、霜淇淋。植物蛋白主要來源包括麵包、蔬菜、水果、麥片、馬鈴薯泥、堅果、豆類、花生醬和麵食。

研究結果顯示,飲食每增加總能量3%的植物蛋白,日後健康老化的機率增加38%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用總能量3%的植物蛋白,替代等熱量的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動物蛋白或乳製品蛋白,健康老化的機率會顯著增加22%58%

該研究發表於今年2月的《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補肝腎強筋骨中藥材1.JPG

 

補肝腎強筋骨中藥材2.JPG

 

補肝腎強筋骨中藥材

強筋骨,利關節
年紀增長會令筋骨開始出現問題,筋骨的健康可透過補肝腎,補氣血以作改善,所以湯水中加入以下材料,便能夠在飲食中改善筋骨與關節的健康,當然除了飲食外,生活習慣亦要加以配合。

 

1. 淮山…味甘、性平。主歸脾、肺、腎三經。功效:補脾養胃、生津益肺、富含蛋白質,有助維持骨質、彈性。
2.杜仲味甘、性溫。歸肝、腎經。有助分解人體內膽固醇,脂肪,促進皮膚與骨格中膠原蛋白的增生,補肝腎,強筋骨。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化關節炎要吃甚麼來補筋骨?(營養師分析)1.JPG

 

退化關節炎要吃甚麼來補筋骨?(營養師分析)2.JPG

退化關節炎要吃甚麼來補筋骨?營養師分析)

什麼是退化性關節炎?簡而言之是軟骨磨損、退化造成發炎、疼痛甚至關節變形,病因除了肥胖、勞力密集、肌少症等原因,高膽固醇、胰島素阻抗、氧化壓力及發炎也可能造成軟骨耗損。當談到顧筋骨,通常第一個會想到的是強健骨質、預防骨質疏鬆及骨折,可以適量運動,也可以從飲食中改善。

 

退化性關節炎該怎麼吃呢?推薦大家「地中海飲食型態」,它具備以下特點:

1.充足多樣的新鮮蔬果

膠原蛋白是軟骨組織的重要成分,維生素C可幫助膠原蛋白合成。芭樂及奇異果維生素C含量高。多攝取各色蔬果還可獲得多種抗氧化物質,如:茄紅素、花青素、beta胡蘿蔔素等。而維生素K不足可能出現與退化性關節炎有關的軟骨礦化,可多食用綠花椰菜、菠菜來補充。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牛皮癬不是癬?其成因及治療知多些!1.JPG

 

牛皮癬不是癬?其成因及治療知多些!2.JPG

 

牛皮癬不是癬?其成因及治療知多些!3.JPG

 

牛皮癬不是癬?其成因及治療知多些!
在醫學上,牛皮癬 癬,「癬」指的是由於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種皮膚病,如頭癬、足癬或手癬等。但牛皮癬並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所以嚴格來説不能稱作「癬」。牛皮癬屬自身免疫疾病,並不會透過接觸傳染。

 

牛皮癬成因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至 21.12.2024 養生原則 !附多款湯水!1 (1).jpg

 

冬至 21.12.2024 養生原則 !附多款湯水!

 

當太陽黃經達27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九寒天從冬至開始,陰極之至,陽氣始生。

三九天是冬天最寒冷的一段時期,以冬至逢壬日為起點,每“九天”算一“九”,第一個九天叫做"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今年2024年冬至是12月21日,三九天時間如下:

1、一九時間:2024年12月21日-2024年12月29日

2、二九時間: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7日

3、三九時間:2025年1月8日-2025年1月16日結朿三九

冬至標志著陰盛轉陽的開始,冬至過後,太陽慢慢向北回歸線轉移,北半球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所以自古就有「冬至一陽生」的法,意思是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的回昇。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些人需要人注意蛋白質的攝取 31.JPG

那些人需要人注意蛋白質的攝取 32.JPG

 

 

那些人需要人注意蛋白質的攝取  3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人體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生命的表現形式,本質上都是蛋白質功能的體現,因此生命離不開蛋白質。

蛋白質怎麼吃?比例與份量建議

蛋白質要與碳水化合物、油脂搭配,才能兼具提供能量、飽足感和維持肌肉量等訴求,運動後更要注意蛋白質要與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才能補充運動所流失的能量、幫助肌肉修復。以下是日常生活及運動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即油脂的比例:

日常生活蛋白質比例:

蛋白質占當餐總熱量3040%、碳水化合物占當餐總熱量3540%、脂肪佔2530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蛋白質有那些好處?該攝取多少?1 (1)1.JPG

 

蛋白質有那些好處?該攝取多少?1 (1)2.JPG

蛋白質有那些好處?該攝取多少?1

蛋白質是由許多胺基酸組成,其主要的功能是合成體內必要的物質,最耳熟能詳的就是「肌肉」。補充蛋白質就像平常準備足夠的蓋房子材料,房子(身體)才會蓋的穩固,不容易漏東漏西的

 

蛋白質好處功效有哪些?

1.促進生長發育:蛋白質可以幫助營養素的運輸、建造新的組織,對生長發育期非常重要。

2.修補人體組織:對已建立的組織,蛋白質具有修補功能;血液中的白蛋白、球蛋白等的構成也需要蛋白質。

3.促進新陳代謝:蛋白質可以增加飲食熱效應,提升新陳代謝率1530%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是「眼中風」危險一族?如何預防發生? 8b1.JPG

 

誰是「眼中風」危險一族?如何預防發生? 8b2.JPG

 

誰是「眼中風」危險一族?如何預防發生? 8b

 全身不僅會腦中風,眼睛也會中風!近年,「眼中風」人數逐漸上升,且有年輕趨勢,尤其是冬季及過年前後,大魚大肉、菸酒機會增多,加上久坐打麻將、打3C,增高血栓風險,這時「眼中風」也會跟著增加。
黃金搶救90分鐘 挽救視力不良、失明

 

哪些人是發生「眼中風」的高危險群?
好發年齡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動脈硬化、青光眼的人及嗜飲酒、抽菸的人、有中風家族病史的人,發生眼中風的機率高於一般人。預後狀況,年紀越大、合併狀況及危險因子越多的人,一旦發生眼中風,預後就越差。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眼睛也會中風!冬季慎防眼中風! 黃金搶救90分鐘 8a.jpg

 

眼睛也會中風!冬季慎防眼中風! 黃金搶救90分鐘 8a
黃金搶救90分鐘 挽救視力不良、失明

全身不僅會腦中風,眼睛也會中風!近年,「眼中風」人數逐漸上升,且有年輕趨勢,尤其是冬季及過年前後,大魚大肉、菸酒機會增多,加上久坐打麻將、打3C,增高血栓風險,這時「眼中風」也會跟著增加。

何謂「眼中風」?
眼中風是眼科急症之一,醫學稱為「視網膜靜脈阻塞」。由於眼睛裡的視網膜血管較為細小,沉積物難以通過,若發生視網膜靜脈阻塞,就會引發眼睛的血液循環受阻,導致視力損傷。

「眼中風」有哪些症狀?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雪6.12.2024養生原則溫馨提示1.JPG

大雪6.12.2024養生原則溫馨提示2.JPG

 

6.12.2024養生溫馨提示, 不同體質如何進補

大雪是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冬季的第3個節氣,天氣會越來越冷。降雪量也增多,甚至會下起大雪。大雪節氣是一個重要的養生時期,因為這個時候人體的陽氣收斂,需要注意保暖和調節情緒,避免感冒和抑鬱。

大雪養生守則

1.充足睡眠

中醫認為陽氣能夠溫煦五臟六腑的運作,《黃帝內經》有云:「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冬日一天盡量睡滿7小時,建議大雪過後晚上11點前就寢。

 

2.適度運動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腦血管病變的飲食調理 71.jpg

 

預防腦血管病變的飲食調理 72.JPG

 

預防腦血管病變的飲食調理  7

 在氣溫驟降的初冬,老年人要特別防範腦血管病變的發生,除適當運動,使體內血流暢通,及注意保暖、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之外,適當的飲食調理,也是預防腦血管病變的保健良方。

 如何健康吃才能預防腦血管病變

 腦血管病變包括腦出血、腦栓塞、腦梗塞及蜘蛛膜下出血等類型,是因為腦組織中發生血管破裂、血管硬化、血栓或有外來的血栓堵塞時,使腦組織缺血、缺氧或缺乏養分,導致其功能失常或喪失所致。因此,為避免上述疾患產生,日常調理飲食時,不妨多吃下列可保護腦血管的食物,以達預防保健之功效:

  1. 含鉀的食物

如香蕉、馬鈴薯、蕃茄、蘋果等等;可加強腦組織的廢物代謝、血液循環及營養吸收,以預防腦血管疾病。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爆發心臟病、中風、猝死的12個危險時刻!21.JPG

 

爆發心臟病、中風、猝死的12個危險時刻!22.JPG

 

爆發心臟病、中風、猝死的12個危險時刻!2

心血管疾病常來的猝不及防,彈指之間即天人永隔!一天當中隱藏著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時刻,尤其本身是高血壓或高血脂、動脈硬化、心臟病、糖尿病、高尿酸、肥胖患者,或是吸菸、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更需要知道爆發心肌梗塞、中風或猝死的高危險時刻,提早做預防。


7. 劇烈運動時
  劇烈運動或沒有暖身就突然運動,會迫使心臟收縮時,必須加倍打出血液到全身,心臟每分鐘要輸出無運動時的617倍,肌肉血流量也須增加超過25倍,容易造成血壓突然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氧及血液流量改變,導致心臟病突發。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爆發心臟病、中風、猝死的12個危險時刻!11.JPG

 

爆發心臟病、中風、猝死的12個危險時刻!12.JPG

爆發心臟病、中風、猝死的12個危險時刻!1

每降溫1℃ 提高2%心腦血管病發風險!3

心血管疾病常來的猝不及防,彈指之間即天人永隔!一天當中隱藏著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時刻,尤其本身是高血壓或高血脂、動脈硬化、心臟病、糖尿病、高尿酸、肥胖患者,或是吸菸、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更需要知道爆發心肌梗塞、中風或猝死的高危險時刻,提早做預防。

1. 清晨起床時段
  上午6點~11點是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高發危險時段。據統計,約七、八成的腦心血管疾病發生在此時段。探究其因,人體的心血管壁在清晨時最脆弱,這是因為人體在夜間睡眠時,身體各器官組織處於半休眠狀態,早上醒來後,心跳從慢進入快,會增加血管收縮和凝血,容易出現血栓。此外,人體在睡眠狀態,血壓較低,剛睡醒時,血壓會快速上升,尤其是多數高血壓病患者,在清晨是一天血壓最高的時段。建議不宜醒來就猛然起床,最好在床上多躺幾分鐘後再起床。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鼻竇炎成因,與鼻敏感的分別(回應網友)1.JPG

鼻竇炎成因,與鼻敏感的分別(回應網友)2.JPG

鼻竇炎成因,與鼻敏感的分別(回應網友)3.JPG

 

鼻竇炎成因與鼻敏感的分別(回應網友)    

鼻竇是位於鼻腔附近頭顱中的空腔,充滿著空氣並與鼻腔相連。人有四對(合共八個)鼻竇,每一個鼻竇表面都被一層黏膜覆蓋。當鼻黏膜受感染而發炎腫脹時,會令鼻竇黏液滯留在鼻竇,不能排出鼻孔,繼而引致鼻竇炎(英文為Sinusitis)。當鼻竇不能正常地排出鼻水時,病原體(如細菌、病毒)便會大量增殖,引發更嚴重的炎症和疼痛。

 

鼻竇炎 鼻敏感 的分別

由於鼻竇炎和鼻敏感(即過敏性鼻炎)都有鼻塞和流鼻水等症狀,所以不少人會誤把鼻竇炎當作鼻敏感。其實,我們可根據鼻分泌物的顔色及有否異味,而將鼻竇炎和鼻敏感簡單區分開來。鼻竇炎的鼻分泌物很多時都帶有臭味及顏色混濁(鼻涕呈黃綠色),而鼻敏感的鼻水則沒有異味,且顔色比較稀淡或呈透明狀。而且,鼻竇炎可能會伴有牙痛、發燒徵狀,但鼻敏感患者並不會有這些症狀。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腳凍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前兆 !如何改善? 51.JPG

 

手腳凍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前兆 !如何改善? 52.JPG

手腳凍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前兆 !如何改善?  5
 天氣寒冷,有手腳冰冷問題的人越加嚴重,甚至無法入睡,令人苦惱!醫生警告,手腳冰冷恐是心血管疾病前兆,不能輕忽!

為什麼會手腳冰冷?
人類是溫體的哺乳動物,在血液不易到達的部位就不會暖和,隨著氣溫變化,血管會產生熱漲冷縮反應,導致血液無法正常順流至末梢,而造成手腳冰冷。除了遇寒冷,當身體衰弱、疲勞、壓力過大或血糖太低、血液循環不良、血壓降低時,也都會讓血液流量減少、血液循環速度減緩而手腳冰冷。尤其是血液循環不良的人,更是無法有效的運送氧氣及養份到全身,於是位於循環末稍的手腳部位就會特別感覺冰冷。

哪些人是手腳冰冷的高危險群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我調養改善血液的黏稠 4b1.JPG

 

自我調養改善血液的黏稠 4b2.JPG

 

自我調養改善血液的黏稠 4b
 

  1. 改善血液黏稠要維持適度的運動量

運動可以加速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代謝率,防止血液黏稠。建議維持每週3~5次有氧運動,每次半小時~1小時,例如健走、健身操、打球、騎自行車、爬山、游泳等,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脂質代謝,降低血液黏稠度。

  1. 改善血液黏稠要多喝水

多喝水可稀釋血液黏稠,使血液立刻變稀,但飲水要有健康概念,理想的稀釋水是20~25℃的白開水或淡茶水,其張力、密度等生理活性都十分接近血液和組織細胞,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利用。此外,喝水時間挑對了也有助降低血液濃稠度,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時及睡前是最佳時刻。

  1. 控制食量、每餐吃七八分飽

因為飲食過度,過剩的營養使體內血液中的脂肪及糖增多,加重血液濃稠度。因此,三餐吃七、八分飽可降低血液變濃稠。

  1. 飲食求營養均衡、清淡

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尤其是動物肝臟及甜食。動物肝臟含的膽固醇,會加重血液的黏稠度。甜食中普遍含有大量的三酸甘油酯及反式脂肪,都會使血液黏稠度增高,應避食或少吃;儘量多吃魚類、蔬果、雜糧,烹調方式多採蒸煮取代油炸。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