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594_473320139403893_2114456433_n  

阿弥陀佛梵語:अमिताभ,Amitābhaḥ),号甘露王如来,又称無量清淨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藏传佛教称为月巴墨佛(月巴墨意為「無量光」),在大乘佛教信仰中,認為他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他方佛。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彌陀佛,而淨土宗則以專心信仰阿彌陀佛為其主要特色。

大乘佛教初期發展時,阿彌陀佛與東方妙喜國土的阿閦佛有同等地位。但因為淨土宗的影響,在唐朝之後,阿彌陀佛成為漢傳佛教中的信仰主流之一。後期的中國佛教徒,多以藥師如來主消災延壽、阿彌陀佛主往生事。藏傳佛教中,班禪喇嘛被認為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名號釋義

梵語中,“阿弥陀”(Amita)的字根來自梵文 ma (意為測量,即英语measure)的過去分詞 mita。加上否定詞頭 a,意為無量、無可測量(即英语unmeasuredinfinite),故“阿弥陀佛”是“無量佛”之意。《般舟三昧經》中說,成就阿彌陀佛念佛三昧時,可以見到一切諸佛。《觀無量壽佛經》第九觀,觀阿彌陀佛色身莊嚴,當觀想成就時,能見一切諸佛[3]印順法師認為,修持觀想阿彌陀佛法門,成就念佛三昧,即可見無量諸佛;因此觀阿彌陀佛,即是觀無量諸佛,阿彌陀佛因此得名;此為阿彌陀佛的根本義。

漢傳佛教中,最通行的說法,來自鳩摩羅什譯本《阿彌陀經》。經中說,因為他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故名為「阿彌陀」。三國吳支謙譯《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中稱他為無量清淨佛。

宣揚專修阿彌陀佛法門的經典中,影響最廣的,首推曹魏康僧鎧譯本《無量壽經》。在此經中,以無量壽佛(Amitāyus)為他的主要名稱,此外,他又名無量光佛(Amitābha)。施護《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以無量光佛為他的主要名稱。玄奘譯出的《稱讚淨土佛攝受經》與穆勒( F. Max Muller)收集的梵文本,則兩名並舉。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又稱往生咒)稱他為「阿彌唎都」。阿彌唎都,梵語amrta,為印度傳說中的不死藥,意譯為「甘露」,表示永生,佛教以此來表示永遠的涅槃,有「甘露味」、「甘露門」、「甘露道」等等的說法。因無量壽佛,梵音與「阿彌唎都」相近,且壽命無量,因此又有甘露王的稱號。

藏傳佛教中,無量光佛與無量壽佛以不同的外形出現:求智慧者,應求無量光佛,修長壽法門時,則求無量壽佛。漢地所塑的阿彌陀佛像,多是無量壽佛,至於無量光佛像則極為少見。或有說,阿彌陀佛為法身佛,無量光佛為應化身佛,無量壽佛為報身佛

除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外,也有其他世界的,擁有「無量光」與「無量壽」的名號。因為諸佛功德平等,佛的常住、無量光明、無量壽命都是平等的,因此可以分享相同的名號。

日本東密興教大師認為阿彌陀佛即毗盧遮那佛化身(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明朝净土宗蓮池大師也有相同的看法。

阿彌陀佛经典

最早传入中国的与净土有关的经典为《般舟三昧经》,由支娄迦谶东汉汉灵帝光和二年翻译。该经描述了通过观想或念诵佛名,而使十方诸佛特别是阿弥陀佛现前的法门要义。

阿弥陀经》由鸠摩罗什翻译。该经用简洁华丽的笔法描绘净土世界的清净庄严,并有持名念佛的法门。现存唐玄奘的重译,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与《阿弥陀经》类似的短篇佛经尚有《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简称《鼓音声经》,译者不详。该经也是释迦解说阿弥陀佛功德之作,但有两点特色:一为经中记载的阿弥陀佛父母之名;二为经内含的“鼓音声王大陀罗尼”。《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系刘宋畺良耶舍译。此经目的在于指导净土修行者对极乐世界进行观想,其中十六种观门中的最后三种主要描述了“九品往生”的状况。

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主经,介绍阿弥陀佛前生法藏比丘的功德和他立誓成佛所许的本愿。该经有众多译本,现存的有东汉孙吴曹魏唐朝宋朝译出的五种不同版本。其中唐代译本被藕益大师认为是五个译本中最佳的,而曹魏版则得到印光大师的支持,流传较广。而不同时期也有不同人作出努力,尝试把这几个译本会集起来,形成一综合的会集本。现代较流行的会集本是民国夏莲居所撰,得到净空法师的推崇而传播。

密教的《无量寿如来念诵仪轨》、《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无量寿如来十甘露真言》等法门。而单纯的密经里,阿弥陀佛也时常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莲花部的部祖,大日如来妙观察智的显现。因此,对阿弥陀佛的崇拜和密教手印與儀軌结合在一起。
身世背景

不同經典中,對於阿彌陀佛的本生因緣有不同的描敍:

妙法蓮華經》說,阿彌陀佛、阿閦佛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中,皆是大通智勝佛的十六個兒子之一,因修行《妙法蓮華經》而成就

悲華經》說,阿彌陀佛過去世中,出生在刪提嵐國土,名為無諍念王,因其大臣寶海的勸告,隨寶藏如來修行,又名無量清淨。他生有千子,其長子不眴後來成為觀世音菩薩,次子尼摩則成為大勢至菩薩,其後諸子為文殊師利普賢阿閦佛等。其大臣寶海即為釋迦牟尼佛的前世

觀佛三昧海經》說,在過去世中,在空王佛門下有四個比丘,阿彌陀佛為第三比丘,因修行念佛法門而成就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說,阿彌陀佛出生於清泰國土,為轉輪聖王月上之子,其母為殊勝妙顏,其子為月明

佛說濟諸方等學經》說,在離垢火僉成就功稱如來至真等正覺在世時,阿彌陀佛為淨命比丘,釋迦牟尼佛名為浄法比丘。淨法比丘一心宣揚空法,毀謗淨命比丘,最後墮入地獄。因此釋迦牟尼在五濁惡世成道,而阿彌陀佛在淨土成道。

一向出生菩薩經》說,阿隬陀佛為大轉輪王持火之子,名為不思議勝功德,他在寶功德威宿劫王如來門下,因修持入無邊門陀羅尼而成就

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阿弥陀佛在成佛前的一个世间,是妙喜国的国王——世饶王。在他当国王时非常喜欢听佛讲经说法,他的悟性也很强,佛讲的这些道理他很快就理解了。此后他决定潜心悟道,并放弃了王位,出家为僧,法号法藏比丘。他认为人在世间,苦海无边,于是他决定要帮助芸芸众生脱离苦海。他感到众生的苦是来自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的世界。来自内心世界的苦是因为众生的贪欲恶欲所致,来自外部世界的苦是由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秽土”。再说还有轮回之苦。他想,如果要有一个没有任何痛苦的世界该多好呀,在那个世界里人们的心里没有任何贪欲、恶念,众生的心灵就像泉水一样纯洁。这样每个人的内心就会没有痛苦。痛苦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内心的痛苦就不存在了。痛苦还有一个来源就是外部的客观世界(既我们的生存环境)。他想,如果在外部环境上没有四季、寒暑、阴晴的变化,永远是那么的凉爽舒适,心地清净平等,也没有轮回的世界,众生永远生活在这样一个极乐世界里该多好呀。

从此他发下四十八個大願,一定要成就这样一个世界。要知道他这愿力的力量是宇宙中任何一种力量都无法比拟的,这愿力的力量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经过数劫的努力,他的无边愿力终于帮助他成就了这一宇宙中最理想的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从此成为了十方一切诸佛都共同赞誉的阿弥陀佛。众生通过念佛一心来到西方极乐世界。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恶道,与诸大菩萨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聚会一处,能够听受佛法,而且寿命无有穷尽,还可以知道各处其他众生的心念和命运,得到与佛无二的智慧。

 念佛成佛

阿弥陀佛手持莲台,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清净大海众菩萨接引十方念佛众生。释迦牟尼佛曾多次宣讲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推荐人们到只有欢乐、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去生活,其要求就是信、愿、行(念佛)具足,这是不分利根、钝根,人人都可以修学、都可以成就的法门。如果在“信、愿、行”外修持三福、具足众戒、念佛功夫深,往生的品位还要更高。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称叹阿弥陀佛功德,所以念阿弥陀佛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加以护念。而且,不管是根性高下,只要念佛,乃至十念,现前、将来,必定能够成佛,这是阿弥陀佛成佛前发的大愿之一。所以,念阿弥陀佛修持佛法的人,“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无量寿经》)。今生能够接触到阿弥陀佛,也是无量劫来积累善根、福德、因缘的结果。十方诸佛与大菩萨都发愿要帮助念佛众生往生西方。众生往生西方成佛之后,得佛智慧,还可以任意到各个佛国,帮助、救度无边众生。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阿弥陀经》)”

華人熟知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在阿弥陀佛后将继任西方教主。念佛法门即是在中国佛教流传悠远的净土宗五代永明延寿大师,據說曾作四料簡來宣揚淨土信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关于阿弥陀佛的主要经典,包括《佛说阿弥陀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阿彌陀佛 佛教
    全站熱搜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