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力衰退原因 ! 了解認知障礙症! (失智症2)
人的記憶力由45歲開始衰退,認知障礙症常見於65歲以上人士,每年約有10%至15%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會演變成認知障礙症。
記憶力衰退原因
記憶力衰退,可能是正常老化的自然現象,也可能是患輕度認知障礙的警號,甚至是患上認知障礙症的先兆。 除了壓力,記憶力衰退受疾病、生理、心理、生活習慣、營養攝取不足等因素影響。
1.長期壓力大,會令記憶力下降?
都市人生活緊張、壓力大,經常睡眠不足。有研究指出,壓力會令大腦負責學習及記憶的海馬體收縮。當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人的專注力會下降,難以集中精神,例如對看過、聽過或想過的事情失去記憶,從而影響學習和工作表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減壓養腦,有助提升專注力,維持良好的記性。
2.疾病:認知障礙症、中風、抑鬱症、曾患心血管疾病等,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3.生理因素:一般而言,隨著年紀增長,腦神經細胞的數量會逐漸減少,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神經傳遞物質也會減少。這些生理因素有機會令記憶力逐漸衰退。
4. 心理因素:有時長者會偶然忘記一些事情,若家人、朋友對此反應過大,或會令長者產生負面的想法,如覺得自己「蠢」、「無用」,甚至放棄嘗試去記一些容易記的東西。久而久之,記性就會因缺乏練習和運用而逐漸變差。
5. 生活習慣:過度疲倦或受外界干擾,令無法集中精神去接收及處理資訊,導致對一些事情失去記憶。
6. 特定營養素攝取不足:缺乏奧米加-3脂肪酸、尿苷單磷酸、磷脂、維他命等營養素,可能會導致記憶力下降,影響腦部健康。退
什麼是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
認知障礙症,舊稱「老人癡呆症」或「失智症」(Dementia),是因大腦神經細胞出現病變而導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認知障礙症常見於65歲以上的人士,但中年人也有機會患上。在香港,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類型,約佔所有病例的50%至75%。患者的認知能力會逐漸減退和喪失,包括記憶力、語言能力、判斷力、執行力等方面,情況已不能逆轉,以致影響日常生活、行為和情緒。 至後期,患者更會失去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照顧。
認知障礙症的病徵
認知障礙症會因腦部受損和退化的位置不同,而出現不同病徵。認知障礙症的病徵因人而異。早期、中期及後期三個階段的症狀也有所不同。
早期認知障礙症:病徵最初較輕微,而容易被忽略或被誤當成長者因年老而自然退化的情況。患者的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 但會出現健忘、思考能力減低、對時間感產生混亂感,或在熟悉的地方迷路等症狀。
中期認知障礙症:症狀愈來愈嚴重,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也日益嚴重。症狀包括不記得對最近經歷的事情或人名,溝通或表達出現困難、生活難以自理,甚至在迷路。患者的行為也會因而轉變,如重複提問,四周徘徊等。
晚期認知障礙症:對記憶和行動能力的損害日益明顯。症狀包括難以感知時間和地點、不認得親戚朋友、難以自理,如大小便失禁、走路困難、說話和理解力遲鈍或出現行為變化,甚至具攻擊性。
有關好門窗了嗎?」、「我忘記了覆診的日期」,
認識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痴呆!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D0_TJJblhE&ab_channel=%E5%B8%B8%E8%A6%BAchangjue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