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學說話,後半生學閉嘴.jpg

 

 

前半生學說話,後半生學閉嘴

《周易》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言為心聲,說話,往往能夠看出很多東西。

曾國藩認為,多言是人生的一大惡德。言多必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有些話,說者無心,聽者卻有意。隨意大舌頭們總會在不經意間樹敵無數而不自知。曾國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在日記中經常批評自己每日言語之失,真是鬼蜮情狀!。還把它當成家訓中非常重要的一條,教育後人。

有人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可謂妙極!

我們一生最難學會的,其實是閉嘴。人的本質是偏愛自我表現的,希望以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別人,正因如此,高談闊論的人總顯得比默不作聲的人多。

仔細想來,人在兩種情況下最喜歡說話:人微言輕和位高權重。人微言輕者,往往容易被人忽視,為了刷存在感,一些人就會開足說話的火力,哪怕說的是廢話;位高權重者,外出有人提包,進屋有人倒茶,總覺得自己無比重要,不發布一些指示、不多作幾個報告似乎對不住這份威風,於是話不自覺地多了起來。

林語堂說,演講要越短越好,長篇大論,有時候適得其反。智慧與思想從來不是以話多話少作為判斷標準。有的人一輩子話很多,但說話不過腦,一句句都淪為語音垃圾;有的人一生慎言,但說出的話都是經深思熟慮的,讓人聽了深受啟發,萌生敬意。

學會閉嘴可以一步步壯大自己。人的經歷、智慧是有限的,在自己缺乏真知灼見的時候,少說,多聽、多看、多做,默默地學習,才能培養自己出類拔萃的才幹。

孔子說:無過無不及,過猶不及說話、做事要把握分寸。一件事,未做足夠了解就隨意發言是不負責任的,也容易招來指責。相反,不清楚時不亂說話,一旦知道了真相便及時道出,你會受到眾人的尊敬。所謂閉嘴,不是不說話,是不說沒有根據的話。

學會閉嘴,自然不是要變得有城府,更不是主張陰險狡詐,而是希望我們的話語最大限度地與思想、意義結伴。當一個人明白了何時該說話、何時該閉嘴,再沉重的生活也會變得云淡風輕了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常覺善緣 的頭像
    常覺善緣

    常覺善緣的部落格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