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過改過便無過/釋達觀.jpg

 

知過改過便無過/釋達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賢人有道德、有情操,況且每日反省,時時自我警惕,何況是我們無德行、常造惡的一般凡夫呢?

人生不外乎二件事,便是學習「做人」與「做事」而已。

1.「為人謀而不忠乎?」是反省我們「做事」的態度。

大部分的人,不願全心全力為公司付出,為社會貢獻,為全人類謀福祉;只願為自己的家庭,或所愛的人犧牲奉獻;甚至有些人,自私到不願為任何人付出,包括自己的親人。這種人凡事只想擁有,卻不願貢獻一點心力。

 

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是反省我們「做人」的道德。

人不可輕言寡信,朝令夕改;不可重貴輕卑,攀附權勢,欺壓弱勢;不可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不可不守倫理,不敬師長;不可不重仁義,忘恩負義;不可不知廉恥,無慚無愧;不可玩弄於人,自以為是;不可傷天害理,不知因果。只管自己是否對不起人,不要瞋恨計較別人如何對我。

 

3.「傳不習乎?」是反省我們「學習」的精神。

老師教導我們如何「做人」?怎樣「做事」?然而我們總是應付了事!課前無預習,課後無溫習,聽完就算了,也不去思惟所教的道理,總以為懂了;等到遇到事情,便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這不但辜負了老師,也對不起自己,這樣的學習有何意義?

 

從今以後,我們應老實面對自己,而不是做給人家看。首先要「知過」,知道自己不好的習氣、錯誤的觀念、不當的行為及言語。不要逃避自我的內在,時時深入內心,去察覺動機及深層的意識,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有那些過錯。再來要「改過」,知過若不能改,又有何用呢?改要從「起心動念處」下手,因為一切唯心所造。改過的心要堅決,不可退縮,不可放棄,時常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改變」!

最後才能「無過」,顏回不貳過,常為後人所景仰。佛家有言:「菩薩畏因」,亦是要我們達到無過的境界。這雖然不容易做到,肯去做必然能夠改進

何謂過?/釋達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1KVI1AGA-s&ab_channel=%E5%B8%B8%E8%A6%BAchangjue29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哲理名言 認識佛教
    全站熱搜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