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保健食品原則
1不能代替藥品
保健食品是對日常飲食的補充,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
如手術後需要補充鈣質、膠原蛋白,又吃不了多少飯菜的人群,可以食用一些保健品補充身體所需。
對於缺乏營養素的人來說,補充保健品有助於身體快速有效地吸收營養。並非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絕對是不能代替藥品的。
2勿過度期待療效。
3缺什麼,吃什麼。
若是缺乏膳食纖維、鈣、維生素D等基本營養,粗糧、蔬果、豆腐、魚蛋肉、堅果等就能滿足需求。不必用保健品。
4避免過量食用。
把握「保養低劑量 (有特殊需求再加量)」、「少量多次」、「多喝水」的原則較為安全。
人體對於營養素的吸收是有限的,一次過高的劑量身體吸收率差也只是流失浪費。
脂溶性的營養素 (例如:維生素A、D、E、K),過量會囤積在體內,可能有中毒的疑慮。
在特定情況下,某些營養素可以增加(例如:感冒時維他命C可增加到每天2000~3000 mg),但這並不代表需要「長期」這樣補充,雖然維他命C是水溶性不會有囤積中毒的疑慮,但若身體長期習慣這麼高劑量的營養素,突然減少補充量時,反而會出現缺乏症(其實並沒有缺乏,但身體感覺到營養素濃度相差太大),而且維生素C在體內的代謝會產生草酸,長期高劑量補充會增加結石的風險。
5諮詢專業的醫師、藥師或營養師。
6可能產生副作用或與現在服的藥相沖。
7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保健品:
1保健食品中的維生素礦物質類基本適用於所有人群,但對於一些富含蛋白質的保健食品像有肝腎疾病的人群就要慎重選擇。
2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在選擇魚油時就要注意每天的服用量。
8購買時仔細看包裝,標籤,日期
9妥善保存
以上健康訊息提供給各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