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康復後,近四成者有後遺症…長新冠!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邱浩睿指出,綜合國外統計,通常感染一周後有些患者會轉變為重症,主要為呼吸困難且經常合併低血氧,有些患者會進展到呼吸衰竭,需要插管及呼吸器。根據美國本土的統計,重症到需要住院者約14%,重症且入住加護病房約2%,整體死亡率約5%。
邱浩睿醫師提到,這些重症患者若能康復,很多都會有後遺症。世衛組織2021年10月6日首次公布新冠後遺症「新冠長期症狀」,簡稱「長新冠」。
重症患者多有慢性病 連帶影響生理機能產生併發症
由於重症患者當中大多數為合併有慢性病的患者,如糖尿病及洗腎的患者、有認知功能障礙的情形、尚未染病前就有失能的患者,當他們染疫住院,肺部受到侵襲,身體機能下降、虛弱時,其實就很容易出現併發症,雖然並非病毒直接造成,但也因感染連帶出現的生理影響。特別是在年紀較長的長者、這些族群要小心注意,較容易發生新冠肺炎的後遺症。然而不只是重症患者,許多輕症患者也可能會在痊癒後出現新冠肺炎的後遺症!
這主要是因為在感染期間病毒可能會攻擊肺部組織,導致肺纖維化,進一步影響呼吸功能。呼吸系統的後遺症,就與疾病嚴重度密切相關,如呼吸困難、咳嗽、肺部纖維化以及肺功能衰退,整體來說發生率約22.9-43.4%,半年內持續需要氧氣的約6-7%。
此外,也會影響其他器官系統,造成心血管、神經、免疫、凝血、腦部等器官系統受損,而且在治療期間可能有插管、缺氧、嚴重感染、長期臥床等情況,不過追蹤時間不夠長,無法判斷是否為終身症狀,簡單來說,咳嗽、呼吸困難可到三四成。
新冠肺炎會有哪些後遺症呢?
《自然》期刊(Nature)統計,大概32.6%的患者會產生後遺症,後遺症除了呼吸方面症狀,還包含:
1.血液方面—血栓機率大概略小於5%
2.心臟—心悸、胸痛(5-20%)
3.神經與精神系統方面—疲倦(30-53.1%)、肌肉關節疼痛(27.3%)、頭痛(38%)、味覺嗅覺喪失(13.1%)。
4.腎臟功能障礙,有部分重症患者,腎功能受損需要洗腎
5.內分泌系統—糖尿病惡化、新發生糖尿病、甲狀腺炎、骨質疏鬆
6.掉毛髮約20%
7.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8 .也有許多人感到腦力衰退(認知功能衰退)、焦慮、憂鬱以及睡眠障礙,整體來說30-40%的病人會產生。
邱浩睿醫師建議,若能夠施打疫苗者,就盡快施打,預防重症、死亡,同時也能預防後遺症。
以上健康訊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