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老人和女性易水腫,如何消除
馬偕醫院家醫科主任鄒孟婷說,很多疾病確實都會造成水腫,但大多數人是屬於「生理性水腫」,而且以20~40歲的女性居多,與個人的天生體質有關,只要遇到需要長時間站著或坐著不動、搭乘飛機、或者吃了太多重口味的食物,很容易就會腳踝腫脹,嚴重時,連小腿也會跟著腫大。
若用手指輕輕去按壓水腫的部位,因為細胞中淤積大量水分,而會向下凹陷,不會立刻彈回來,且情況愈嚴重,凹陷回復的時間愈久。
這種水腫多半是暫時性地出現,通常容易出現在下午或晚上,到了隔天早上起床又會好轉,造成早上跟晚上的體重,可能相差1公斤以上。有些女性則是只有生理期間才會發生,甚至乳房也會跟著腫脹,但生理期過後腫脹就消失。
在生活中,有很多老人時常莫名其妙出現腿腳腫大,輕者有些疼痛感,重者穿不進鞋,老年人為什麼會突然發生腳腫的現象?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原火箭軍總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長江說,其實,腳腫是老人常見的一種現象,引起腳腫的原因有很多,有些腳腫還與某些疾病有關,老人要認真對待,不可忽視和大意。
老年人腳腫主要有五種:特發性、功能性、營養性、心源性和下腔靜脈性。
1特發性腳腫:多見於老年女性,是因為內分泌、血管、神經等諸多系統失調而導致的水鹽代謝紊亂,表現為輕重不一的全身性水腫,常有緩解和加重交替出現的現象。
2功能性腳腫:也稱良性水腫,雖說不嚴重,但可持續數年,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有關。
3營養性腳腫:由於老人胃口下降、進食少,消化功能減弱引起的。
4心源性腳腫:多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由腳踝開始腫,患有心髒病、心力衰竭、心功能減退的老年人多有這種症狀。還會有心慌、氣喘、憋氣等現象。
5下腔靜脈性腳腫:是下腔靜脈回流不暢導致的,常是一隻腳先腫,可伴有疼痛,有下肢靜脈曲張的人多發。
老人出現了腳腫,若適當休息或鍛煉後,浮腫仍然沒有消退,甚至加重,應立即去醫院就診和檢查,找出腳腫的真正原因,從而對症治療。具體來說:如果腳腫並伴有劇烈疼痛,應該去骨科就診;如果是臉部也有腫脹,應該去腎內科檢就診;如果伴有心慌、氣喘、憋氣,應該去心內科就診;若其他症狀不明顯,那應該去老年科就診。此外,鈉鹽攝入過多、用藥不當,以及因局部感染,如腳氣病等引發的腳腫,在老年人中也十分常見。
如何消除減輕或避免腳腫現象的發生。
1、泡腳消腫。泡腳是消腫的最常見的辦法,每天晚上睡覺前可以用熱水泡腳,促進足部血液循環。讓熱水完全浸泡雙腳,泡15分鐘,在熱水中加點鹽,效果更佳。
國泰醫院腎臟科主任馮祥華說,水溫太高會讓血管擴張,水分更容易從血管中流入細胞。建議不如泡冷水澡或者游泳,冷水可刺激血管收縮,並利用水壓促進下肢的循環。
2、抬腿消腫。一定要讓腳高於心臟才有用,若能配合移動腳踝,效果更佳。如果日間無法走動或變換姿勢,就要時常轉動腳底板,運動小腿的肌肉,才能減少水分的堆積。因為水腫的時間愈久,水分累積愈多,就要花更長的時間來恢復。
3、食療消腫。減少碳水化合物及動物性脂肪的攝入,應多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低脂肪、低膽固醇,少糖、低鹽的食物。食物要少鹽、少油。水腫時,最重要的是限鹽,鈉有讓水分滯留的效果,在體內累積太多就容易水腫。也可以多吃香蕉、蔬菜等含鉀高的食物,因為鉀離子具有排水功能。
4、運動消腫。長時間不動,下肢的循環能力變差,最容易引起水腫,要改善這種情況,最有用的方法就是運動。鄒孟婷解釋,身體的水分是經由血管與淋巴管被帶至全身,當長時間不運動,下肢靜脈的循環速度就會變慢,水分流到腳後,無法順利回流,就會慢慢蓄積在腳下。淋巴管則像一個幫浦,能將進入細胞中的水分吸回血管中,它的運作靠的就是肌肉的收縮。
適度運動鍛煉,如游泳、散步、打太極、跳廣場舞等均可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腳部水腫。
5、睡眠消腫。充足的睡眠是消腫的前提,老人生活起居要有規律,晚上要保證在6小時睡眠時間。睡覺時選擇側臥方法,可有效避免下肢靜脈被壓迫,有利於減少血液回流。
6、休息消腫。要避免久坐久站,經常活動下肢,進行適當休整、按摩,並註意經常上抬兩下肢。如果腿腳已經出現浮腫,不宜走動,平躺休息,找個物件將自己的腿抬高,也可有效加快血液回流,白天應用彈性繃帶或者彈性襪保護浮腫部分。
7、按摩消腫。穿舒適的鞋子和襪子,堅持每天做一些輕鬆、簡單的足部按摩,可以用滾動小球或小棍在腳足來回揉搓,1次5分鐘,一天做3-4次。 按壓膝蓋後的淋巴結,然後雙手握小腿由下向上推,加強血液回流
以上健康訊息僅供參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