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體內濕氣的方法 3
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兇。只要濕邪少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病都會遠離我們,一切噁心、慢性的疾病也會失去存在的倚仗。
如何對付濕邪,祛除濕邪呢?
1、泡腳祛濕效果好
很多人都知道冬天用溫水泡腳有利於健康,其實,夏天用溫水泡腳對養生也有重要的作用,對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因為脾胃功能不好,容易被濕邪侵犯,加羌水效果更佳。
2、艾灸祛除體內濕氣
艾灸就是用燃燒的艾草在人體的穴位《關元穴神闕穴氣海穴》上熨、灼,使熱量通過穴位進入經絡,達到疏通經絡、祛寒療疾、養身、強壯元陽,溫通經脈,驅風散寒,舒筋活絡。
3、按摩排水
洗溫水澡,並稍稍按摩是更為健康的選擇。通過溫水澡讓身體少量出汗,配合簡單的按摩手法,或是在運動後,待汗液風乾再溫水洗澡,都能起到一定的排水作用。
4、運動排汗平衡荷爾蒙祛濕: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5、少鹽,幫助腎排水。
吃太多鹽必導致更多的水攝入,因為攝入體內的鹽主要通過腎臟排出,當攝入的食鹽太多或腎臟有病變的時候,就不能及時將攝入體內過多的鈉排出。極易造成水鈉滯留,導至水腫。
6、飲食清淡適量: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平時飲食要少鹽,清淡適量,幫助腎排水,另外要戒菸戒酒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在祛除濕氣方面,辣椒和蔥薑蒜這些配料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辣椒和姜,性微熱,祛濕比較有效,但是在夏季,要注意量,達到平衡,過多則會導致火氣旺盛。可以早上吃上三片姜。
7、適當午睡。
8、避開環境中的濕。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
(4)洗頭後一定要吹乾。
(5)水分攝取要適量。
9、常喝薏米赤小豆水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實踐證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除濕功效,既能除濕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年輕人容易出現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濕熱內擾所致,用薏米赤小豆湯洗臉有奇效,或在薏米赤小豆湯中加上百合與蓮子同煮飲用。如果著涼感冒了,或是體內有寒,胃中寒痛,食慾不佳,可在薏米赤小豆湯中加幾片生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