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8.10 (1).jpg

 

寒露8.10.2024養生原則及食材!

今年的廿四節氣「寒露」在108日。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意味着深秋到來,天氣會明顯轉涼,尤其是在早上晚間時。日短夜長的轉變會更明顯。

中醫說秋氣主燥,秋燥表示金氣旺,金剋木,肝氣鬱結就容易產生悶悶不樂的情緒問題。肺燥氣虛,會使整個人感覺低落,沒有活力,焦慮憂愁,以及失眠健忘等症狀。 容易出現咳嗽、支氣管敏感、皮膚乾燥、咽乾咽癢等症狀,過了秋分後,氣溫開始下降,寒露更明顯,早晚溫差大,應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大家可藉由飲食(飲用滋陰潤肺的湯水、減少食用辛辣發散之品)、生活作息(早睡早起)、適當運動放鬆心情等改善秋燥對人體造成的影響。

 

「寒露」後飲食守則

飲食和養生方面,注意「柔潤」,忌用辛溫燥熱之品,如蔥、薑、蒜、韭菜、香菜、辣椒等。以免加劇津虧、燥熱而令身體更乾,同時少用滋膩難消化的滋陰藥材或食材,以免妨礙脾胃運化。

中醫養生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冬正是養陰進補的好時節,除了當令食材之外,可以多食用養陰潤燥的食物,挑選食物時可參考下列幾個原則:

 1. 白色的食物:根據五行理論,肺對應到五色中的白色,所以多食用白色食物可以預防、緩解秋燥傷肺的症狀,例如:白木耳、杏仁、山藥、水梨、蘋果

 2. 養陰潤肺的食物:根據藥食同源的理論,食用甘潤入肺經的藥材,例如:沙參、麥冬等

 3. 酸味的食物:中醫理論認為酸甘化陰,酸味的食物配上甘潤的食物可以化生為陰液,滋養我們的身體,例如:五味子。

 

4. 補充水份:應該結合自己身體狀況和需求 ,配合生活作息時間 ,分散在不同的時段攝取水分。 建議清晨空腹飲一杯溫開水 ,具有很好的清潔肝膽,促進排洩,防治便秘,稀釋血液濃度,增強抗寒能力的效果。 同時在晚上睡覺前一小時,飲半杯水,可補充呼吸時帶走的水分,減輕口乾舌燥的症狀。

適宜多攝取的食物

1.白木耳性平味甘,淡,功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2.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有補脾養胃,生津潤肺,降血脂、健脾、降血糖、補肺固精

3.杏仁苦,微溫,歸肺、大腸經。功效: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4.沙參甘、微苦,歸肺、胃經。功效:養陰清肺,益胃生津

5.麥冬甘、微苦,歸心、肺、胃經。功效: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

6.五味子酸、甘、溫,歸肺、心、腎經。功效:斂肺滋腎,生津斂汗

 

寒露養生原則 8.10.20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NzvqQKDpUw&ab_channel=%E5%B8%B8%E8%A6%BAchangjue29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健康常識 養生之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常覺善緣 的頭像
    常覺善緣

    常覺善緣的部落格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