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粥?
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粥是米粥容易消化吸收,故升血糖更快。
澱粉並不溶於水,加熱才能促進它在水中溶解。加熱和水的存在使澱粉顆粒膨脹(糊化),從而使包裹它們的包膜破裂,澱粉膠化,加熱時間越長,這種作用越徹底,進食後越能廣泛與消化液接觸而被吸收,故升血糖更快。
升血糖是以血糖生成指數(GI)為指標
血糖生成指數(GI),也稱為“血糖指數”或“升糖指數”,是衡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對血糖影響的指標。一般地,容易消化吸收、形成血糖速度快的食物,其GI較高。難以消化吸收、形成血糖速度慢的食物,其GI較低。GI較低的食物對糖尿病(還有其他一些慢性病)更為有利。
對於糖尿病血糖控製而言,第一重要的還是碳水化合物(還有總能量)的總量,GI數值高低是第二位的
粥煮的時間越長(像廣東一帶的傳統煮法)則越容易消化吸收,GI越高;粥煮的時間越短(像東北一帶的傳統煮法)則GI越低。
同等重量(這一點非常重要)的大米,做成乾飯(大米飯)和做成稀飯(大米粥)其消化吸收的速度是不一樣的,稀飯和乾飯含水量不同,分別為半流和固體狀態,稀飯在胃內停留時間短,進入小腸快,小腸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大米粥消化吸收的速度更快一些,進食大米粥後血糖升高幅度肯定要比大米飯大一些。然而,兩者之間的差別到底有多大?因為缺乏客觀的衡量標準(血糖生成指數即GI只是相對數值,而且受很多因素的干擾),所以產生了不同的觀點。兩者之間的差別還沒有大到足以勸誡糖尿病患者拒絕大米粥,只吃大米飯的程度。換言之,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大米粥的——注意,“可以吃”不等於“必須吃”、“一定要吃”、或“天天吃”。
以上健康訊息提供給各位參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