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基本常識
1.預防勝於治療
除了急性傳染病外,多數疾病的發生發展需要一定的時間,包括癌症等。
所以經常進行藥膳食療調養,做到不斷提升抗病能力及自我康復能力,做到無病防病,淺病早治,這樣才能少患大病,或患病後容易康復。
2.[益氣]調養持之以恆
人的抗病能力及病後康復能力多受[氣]即體內能量及營養的多少所影響。 中醫認為[氣]充足,抗病能力及病後康復能力則強,反之則弱。
使[氣]減少有多方面的因素:如緊張、憤怒、壓力大、思慮過度、運動量過大、欠缺休息、大手術、忙碌奔波、年紀增長、感冒發燒、肝腎疾病、心肺疾病、腸胃疾病、內分泌失調等。
所以,為了維持體內適量的[氣],可以經常選用一些有[益氣]功效的食譜,例如健脾益氣、潤肺益氣、養心益氣、養肝益氣、補腎益氣等。
3.注意陰陽平衡
中醫有一套陰陽理論學說,在養生及調節身體方面應用廣泛例如服用滋補湯水容易滯[屬陰],放些陳皮健脾行氣,[屬於陽],這樣才能起到補而不滯、溫而不燥、涼而不寒等效果。
4.體虛飲食勿傷脾胃
中醫所稱的脾胃主要指現代的消化吸收功能。脾胃功能很重要,很多被入吃入人體的食物需要良好的脾胃功能才能更好地被消化吸收,身體虛弱者消化吸收功能已經較差,如果飲食不注意,常會導致腸胃飽滯,這就是飲食傷脾胃的現象。
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飲食可以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少食多餐,
二.難消化食物一次性不要進食太多,
三.消化差時飲用湯水不宜太濃太快,
四.不宜吃過多容易產氣的食物,如薯仔、番薯、豆類等。
這些可以盡量減輕腸胃的負擔,更好地發揮脾胃功能,以促進營養吸收,幫助身體健康。
5.注重四季調養
中醫認為四季天氣的變化可以導致人體功能發生相應改變,因此需要適當的膳食調理。
6.視乎個別體質
各人體質不同,應以自己體質選擇適合的保健食物。
曾上存:
四季養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tz5UjDlkdQ&list=PL-Y2pMJOmAUROLe3uxqoK6nQMhIDHKnUl
進補前先了解自己的體質!1/3(保健常用中藥 1 )
進補前先了解自己的體質!2/3(保健常用中藥 2)
進補前先了解自己的體質!3/3 (保健常用中藥 3 )
以上健康訊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