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強心理免疫力?1
面對疫情,如何疏解緊張、焦慮的情緒,提高“心理免疫力”?復旦大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心理支持組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季建林怎麼說。
基本原則:三心、二意
信心:雖然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的傳染病,許多方面人類仍是無知的,但傳染病的防治原則是共通的,過去的許多經驗已經證明,只要做好“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這三方面的工作,任何傳染病都是可防可控的。
耐心:傳染病的發生和發展,乃至防治均有其自身規律,它有感染期、潛伏期、發病期和康復期這一過程,根據該病目前研究發現,其潛伏期約1-2週,因此該疫情的控制需要有1到數個週期(14天左右為1個週期),因此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科學防治,切莫操之過急和缺乏耐心。
小心:疫情期間每個人都需要學會自我防範和保護,注意個人衛生、人多場合戴口罩、勤洗手等,減少密切接觸以防飛沫傳播,將疾病的傳播和感染風險降到最低。
時刻意識到自己是《傳染病防治法》的守法者和踐行者:在當前這一非常時期,每一個公民都應該知曉傳染病防治法,要積極主動參與和配合疫情期間的各項防疫工作,如主動申報接觸史、不隱瞞旅行史和病史等。絕對不允許為了個人的“自由和隱私權”而剝奪他人和自己的健康權和生命權。
時刻意識到自己是“健康第一責任人”:人不生病很難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但事實上“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沒有健康就沒有了其他。因此,國家提出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表明,每個人都要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希望通過此次的疫情現實教育和警示,公眾能真正認識到“從我做起,健康為我,也為人人”。
如何做:四平
平和心態:疫情期間的各種信息“滿天飛”,難免會使人心情不安、急躁、恐慌和擔憂等,因此,稍安勿躁和平和的心態尤為重要。
平穩心情:情緒的焦慮、緊張不僅會與外界的事件密切有關,也與自我想像與認知相關,人與人之間還會相互影響和傳導。因此,在疫情期間,科學防控、減少恐慌,盡量保持平穩、不緊張的情緒,學會放鬆心情非常關鍵。
平常生活:只要嚴格做好對有接觸史者的醫學觀察隔離、疑似感染者隔離觀察和病人的隔離治療等措施,對於生活在非嚴重疫情地區的、非感染的大多數人而言,仍舊應該盡量像平常一樣生活。
平安期望:信念對於每個人而言是不同的,但對健康和康復的信念每個人都是存在的。疫情無情人有情,每個人可量力而行,樹立自己的信念,為平安而祈禱和盡己所能、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因為疫情的防控離不開“你我他”。
以上健康訊息僅供參考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