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3.2.2025 養生原則溫馨提示!
立春是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又稱「立春節」或「春節」,代表一年的春天正式開始。2025年立春時間是國曆2月3日。從2025年立春起也開始進入青蛇雙春年,蛇年因為閏年閏六月,整年度會包含2個立春:2025年2月3日(農曆2025年正月初六)和2026年2月4日(農曆2025年臘月十七)。立春代表寒冷的冬天即將結束,天地萬物開始展現生機,春暖大地的時刻就要降臨。立春又象徵春天開始、迎新的意思。
立春的養生
根據中醫理論,春屬木,與肝相應,此時節首重養肝腎,並保護身體的氣血循環,減少受風寒、感冒的狀況發生。
1.飲食上
可選擇疏肝理氣的食材入菜,如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在飲食上宜食用辛甘發散之食物,如韭菜、蘿蔔等,有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疏泄,不宜食用酸味食物,因酸味入肝,具收斂功能,不適春季生發的原則。
立春的養生重點在於幫助肝氣順暢地升發起來,由於此時氣候變化大,氣溫和降雨量逐漸上升,空氣中的濕度會增加,因此有人在午後容易出現昏沈、頭暈及睡不飽的情況,也就是俗稱的「春睏」。春睏一般發生在飯後的時間,可能會有食慾不佳、狂打瞌睡、皮膚起疹等狀況,建議多攝取「排濕氣食物」,如:薏仁、赤小豆等。
2.注意溫差大
立春時白天逐漸變長,萬物萌發,溫度逐漸回暖,卻仍略有寒意。溫度落差劇烈,忽冷忽暖。建議民眾應隨時添加衣物,避免受寒。
3.早睡早起
歷經嚴寒,大多民眾躲在室內避免寒氣侵蝕,大大減少了活動量,整個冬天都呈現「靜態」居多。春季萌發生機,身體也要開始適應逐漸加長的白日,慢慢恢復活動力。每日早睡早起,可逐漸適應環境溫度變化。
4.多活動筋骨
中醫說「肝鬱氣滯」、「肝鬱脾虛」,疲倦、胸悶呼吸不順、情緒壓抑,還有說不上來的不開心,肝鬱產生的症狀還會導致腸胃悶脹、排便不順。建議多活動筋骨,協助改善氣滯鬱悶。
5.多曬太陽
若容易畏寒、體質偏冷,天氣寒冷時容易感到不舒服,多半會被中醫歸於偏寒、偏氣滯的體質。若有陽光露臉,建議出外曬曬太陽排出寒氣與鬱卒,驅散整個冬季鬱積的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