糲尿病患者要何時測試血糖
那個血糖測試最準確
血糖測試方法包括:1.空腹血糖測試2.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3.隨機血糖檢查4.糖化血色素(HbA1c)
糲尿病患者為何要測試血糖
有統計發現,正確的自我血糖監測可使死亡風險降低51%,心臟病、中風、失明和截肢等並發症風險降低32%。然而,糖友對各時段血糖監測的意義卻不甚了解,大部分人只停留在監測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上。
糲尿病患者應如何測試血糖
科學的血糖監測其實包括多個時段:
即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睡前血糖,隨機血糖,必要時加測凌晨1~3點的血糖等。
不同病情的糖友,選擇的監測時間應有所側重,例如
1新診斷的糖友往往需要規律監測一段時間血糖,一般每天應堅持測4~7次。
2血糖控制相對穩定時,每月監測2~4次;
3血糖控制未達標者,每週不同時間監測空腹、餐後血糖至少4次。
4嘗試一種新的飲食方法,運動前後,旅行,調整胰島素劑量或次數,有低血糖症狀,懷孕或打算懷孕時,都要增加監測次數。
不同血糖指標的意義
1空腹血糖:
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時這之後於次日早餐前所測的血糖(通常不超過早晨8點),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屬於空腹血糖。
監測空腹血糖,可以排除相關影響因素,最真實地反映血糖控制情況,同時可以檢驗藥物療效,尤其有助於發現低血糖。
正常空腹血糖應≤6.1mmol/L;若空腹血糖在6.1-7.2mmol/L之間,則需要加強血糖控制;若空腹血糖超過7.2mmol/L,說明血糖控制差,極待調整。
2餐前血糖:
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餐前血糖可指導患者調整將要攝入的食物總量和餐前註射胰島素(或口服藥)的量。正常人餐後2小時血糖和餐前血糖之差應小於2.8mmol/L
3餐後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
是指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2小時後準時採血所測得的血糖值。對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餐後兩小時血糖有時比空腹血糖更重要,因為這類患者空腹血糖可能並不高,但因其胰島素分泌功能已經受損,受高糖刺激後反應較差,而出現餐後高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能較好地反映進食及使用降糖藥是否合適,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完全反映的。
根據IDF2007年有關餐後血糖控制的指南:
餐後2小時血糖是心腦血管並發症的獨立預測因子,餐後2小時血糖7.8mmol/L會明顯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而自我血糖監測是目前監測餐後血糖最有效和最實用的工具,同時也可以監測控制餐後血糖的治療藥物效果。
4睡前血糖:
一般指21~22時的血糖值,反映胰島β細胞對進食晚餐後高血糖的控制能力,是指導夜間用藥或註射胰島素劑量的依據。如要了解睡前血糖控制情況和夜間是否需要加餐,以避免夜間發生低血糖,應監測睡前血糖。糖尿病患者睡前血糖為餐後血糖,理想範圍應在4.8到7.8mmol/l之間。
5夜間血糖:
其意義在於若早餐前血糖高,通過監測夜間血糖可以了解高血糖發生在夜間還是凌晨,早餐前血糖高的原因是黎明現象,還是夜間胰島素作用不足,又或者是因為反跳性高血糖(Somogyi效應)“蘇木現象”導致。時間點可以是凌晨3點血糖,亦可以2點、4點、6點的血糖。
6隨機血糖:
是指一天中任何時候測得的血糖,在懷疑有低血糖或明顯高血糖時隨時檢查。正常人隨機血糖不超過11.1mmol/L。
以上健康訊息提供給各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