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常見的疾病:膽結石及膽息肉1.jpg

 

膽囊常見的疾病:膽結石及膽息肉

 膽囊位於肝臟的下方,人體的膽汁由肝臟製造,每天約有1000cc的膽汁量,膽囊主要功能為濃縮及儲存膽汁的囊狀儲存庫,且可分泌膽囊刺激素使膽囊收縮,當食物進入胃腸後,膽囊收縮使膽汁進入總膽管再流入十二指腸中,幫助脂肪消化,所以當我們攝取含脂肪較多的食物時,膽囊為了幫助脂肪乳化為較小顆粒,便會收縮較為厲害。這也是為什麼膽結石的疼痛常發生在飯後、半夜及大飲大食後。膽結石及膽息肉為膽囊最常見的疾病

 

膽結石的形成、症狀及併發症

膽結石便是膽囊中含有石頭,一般分為膽固醇結石及膽色素結石,形成原因是膽汁超過飽和界線而形成小結晶,再慢慢積聚變大或變多,進而產生結石,臨床上以超過30歲的患者較為常見,但隨著飲食西化,偶爾也會見到1020歲的膽結石患者

一般來說,大多數病人的膽結石是沒有症狀的,臨床症狀的出現代表膽結石的滾動或造成阻塞,輕者會有右上腹悶痛,嚴重者會劇烈絞痛,且疼痛會延伸至背部或右肩部;膽結石不只是疼痛,當結石滾動時,常見的併發症為急性膽囊炎、膽道炎及胰臟炎

大多數(7080%)膽結石患者會先發生疼痛,再發生之後常見的併發症,但少數患者(10%左右)第一次發作便是嚴重的併發症。

整體而言,若發生膽結石移動的悶痛、脹痛、絞痛,或無症狀但有高危險併發症患者(包括膽結石小且多、膽結石大或免疫系統差的病人)都可先選擇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避免日後發生嚴重的併發症;未接受手術的膽結石患者仍應至少每6個月接受抽血及腹部超音波追蹤。

 

什麼是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是膽囊黏膜層向外增生的組織,一般分為良性息肉(膽固醇性息肉、腺肌增生症、炎性息肉及腺瘤等)及惡性息肉(腺癌最為常見),好發於60歲以上血清膽固醇濃度高、肥胖及有代謝症候群家族史的病人,發生率約3%5%

大多數息肉沒有症狀,多數為健康檢查時腹部超音波發現的,絕大部份的膽囊息肉為良性,可持續追蹤,因仍有惡性的可能性,且膽囊惡性息肉(膽囊癌)早期與晚期的預後相差非常大,建議至少每六個月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追蹤,若短時間內息肉增大且很快、有症狀或大於1.0公分,仍應考慮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

 

膽結石及膽囊息肉的診斷、追蹤及治療

常有上腹痛(尤其飯後或半夜右上腹痛)、有家族膽結石病史、有高熱量飲食等高危險族群,或已知有膽結石或膽息肉的患者,都應定期(至少六個月)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必要時可安排腹部斷層或磁振造影評估

膽結石及膽息肉為膽囊最常見的疾病,「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是手術治療最好的選擇。

 

西園院區 肝膽腸胃/乳房外科 鄭展燁醫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健康常識 養生之道
    全站熱搜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