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哲理名言 (39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各有安寧.jpg

 

各有安寧

日照禪師是南方人,經常週遊名山大川。他很喜愛樹木花草,所住的山間道場邊總種有許多奇花異樹。

『天,日照禪師在山中巡視,正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身邊的兩個侍者卻為了一棵大樹起了爭執。

甲侍者這叫香樟,有三十年了吧!長得很快啊!”

乙侍者不是!這叫牛樟,頂多只有三十年左右。

甲侍者又這個香味,一聞就知道是香樟。

乙侍者則:「牛樟也有香味啊!」就這樣,兩個侍者你一言我一句,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

爭論不下之時,甲侍者調過頭來,詢問日照禪師:老師,這棵樹是您種的,您,這棵樹是香樟吧!”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一步海闊天空!.jpg

讓一步海闊天空!

  「讓」是一個很好的美德,懂得讓人先說、讓人先吃、讓人先有、讓人先走,天下不就太平了?不讓一步,相互損失,後果不堪設想。高速公路上的車禍,導致交通堵塞,不也是不讓一步的結果嗎

 

 在《伊索寓言》裡,有黑、白兩隻羊,一天走到獨木橋的中間相遇了,白羊不讓黑羊先走,黑羊也不讓白羊先過,由於彼此互不禮讓,後來雙雙跌到河裡溺斃了。


佛經裡,形容一對愚痴的夫婦吵架,各不相讓,誰也不肯先和對方講話。一天夜裡,小偷進屋偷錢,夫婦都不出聲,甚至小偷膽大,調戲婦人,先生仍然為了賭氣,也不肯開口先說話,結果為了不讓一步,導致人財兩失


春秋戰國時代的廉頗和藺相如,因為老將廉頗不服青年文士藺相如為相,所以將相不和,皇帝也苦惱不堪。但是藺相如雖然年輕,到底有修養,不僅處處讓步,看到廉頗的車子,便繞道而走。旁人不解,便問:您身為宰相,為何要怕他一個將軍呢?藺相如回答:並不是我怕他,而是深知將相不和,一旦讓外人知道,國家將會受到侵害;他是上將,有功於國家,我對他只是為國禮讓,以求相安無事。此話傳到廉頗耳中,廉頗不禁心生慚愧,因此「負荊請罪」,成為流傳千古的美談。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凡事要得理更饒人!.jpg

 

凡事要得理更饒人

 身處在現今的社會裡,我們常常會不自覺的讓自己陷入「理直氣壯」的姿態上,認為自己有理,沒有過錯,因此理直氣壯的大聲說話,反駁別人,甚至伸手去指責別人的不是,但是,你是否認真想過,當你的一隻手指頭指向別人時,另外的四隻手指頭卻是指向自己的。我們應該深切的知道,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當我們處於有理的狀態下,並不代表我們有理,就一定要得理不饒人,不給別人留退路,必須擴大心量,呈現自己的雅量,展現自己的風度,在得理的情況下,退讓一步,告訴自己:「凡事要得理且饒人!」相信對方一定會佩服你的寬宏大量,對你感激備至,讚許你的慈心。
  佛學的我們,不僅力求自己在佛道上精進修行,努力懺悔,勤修身語意三業,還要學會在心態上調整自己,控制自己的個性與脾氣,調禦自己的心念,凡事提醒自己,雖然我們有理可以走遍天下,但是,重要的是如何學會師父所說的:「凡事要得理且饒人!」的心態與作為,如果自己能做到有理且讓人三分,得理而饒人的度量,相信這樣的舉動一定會感化他人,感動人心,更替自己贏得人心。
  一般凡人所會面臨的境界是:有理、沒理、饒人、不饒人的處境與心態上,們往往為了一些原則問題,雞毛蒜皮的小問題爭得不亦樂乎,非得爭出一個結果才會善罷甘休,才願意放手,才願意停嘴。當我們在與對方爭吵時,由於滿胸的憤怒,所以往往讓自己陷入出言不遜,口出惡言,爭得面紅耳赤的境界裡。自己卻渾然不知不覺,在這樣的無形之中,可能讓自己造下了更多的口業,試著想想!換來這樣的結果,就算當下你爭贏了,那又怎樣?
  如果自己有理,適時的表現寬宏大量,就能顯示出你的胸襟坦蕩,你的修養很好,你有一顆慈悲的心,你有一顆為別人著想的心,你知道忍讓是福的道理,反而更能讓他人欽佩你,讚賞你,讚美你,贏來更多的掌聲,更容易征服人心,替自己減少一位敵人,而換來一位朋友,這是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到的福報因緣。切記師父說過的這句話:凡事要得理且饒人!學佛就是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心懷慈悲與感恩之心來待人處世,不要得理不饒人,我們要廣結善緣,盡量替自己種下好因好緣吧!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太在意別人的認同.jpg

 

別太在意別人的認同

別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因為你無法取悅所有人!

不管是什麼人,什麼地位,甚至是聖人,沒有人是完美的,因為從古至今,沒有那個人是不被職責的,就是聖人也曾被人謾罵指責,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你要記住,沒有人會擁有受人尊敬和讚嘆,因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你不可能讓所有的人讓你滿意,所以作為普通人,我們也不用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

畢竟我們生存在這個社會,本來就是沒有完美的人完美的事物,所以可能是為了所謂的虛榮心,我們渴望認同和讚美,但是你要明白,世間的一切都不完美,而想當然的認為完美, 那是我們自認為的而已,因為在不同的人眼裡,他的看法也並不相同,你認為那是對的,那是偉大的,可是在別人眼裡未必如此!

即使是聖人,有的人也不會去讚美,因為你也一樣,你認同的人,並不一定是別人認同的,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標桿,雖然世界上公平的,但是人們對世界的 評價永遠不會是公平的,何況是人呢? 所以不管你過的怎樣,也不要隨便去評價一個人,也不要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或對你的評價,因為那根本沒有意義。

畢竟人活一世,何必讓外界的事物來幹擾自己的心的平靜呢? 何必在意別人的褒貶呢? 俗話的好,十個指頭還不一樣長短呢,更何況是千千萬萬的人心呢? 所以,把心收回來,自己問心無愧,無愧于心就足了,世間的種種,都是對你心的考驗,當你不會因對方一句叫而攪亂心境時,你也就離成功不遠 了!

所以,請記住,別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或評價,因為你無法讓所有人滿足,無法取悅所有人!人生是自己的,為何會是由別人牽著自己走呢?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越計較越痛苦.jpg

計較越多,痛苦越多

生活有多少計較,就有多少痛苦,計較越多,痛苦越多。 計較,總是佔據了心的許多位置,堵塞了氣的正常出入。 人生有幾分寬容,就有幾分歡欣,寬容越多,快樂越多。 寬容總是平息著憤怒的火焰,暢通全身的血液,包容最好。

計較,產生痛苦。 痛苦,來自肉體與精神。 現代人,肉體越來越安逸,靈魂卻越來越脆弱。 而靈魂的痛苦,是最深沉的傷。 我們的傷,一半源自於紛繁複雜的世界,一半源自於難以把持的自己。 計較者,既想得到,又怕失去。 得失之間的掙扎,扭曲的是自己的靈魂。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般好,你突出了某樣,必欠缺了另樣,無須凡事攀高、苛責求全,別因得失而扭曲,因成敗而頹廢,終是苦了身心、迷了 心智。 人是活給自己看的,過去的坦然面對,沒來的少瞎想,緩步有益平衡,疾進多添浮躁,只要心態平和,路走穩了,一切才會安然無恙。

痛苦與歡樂都是心靈的折射,就像鏡子裡面有什麼,決定在鏡子麵前的事物。 心裡放不下,自然成了負擔,負擔越多,人生就越不快樂。

人的痛苦源於計較,計較得越多,心越累;在意得越多,心越傷。 當你回頭看曾經讓你氣憤的事,卻發現不值一提;當你回憶往昔的痛苦不堪,原來一切都風輕雲淡。 清醒,是一種理智;糊塗,是一種智慧。

其實,痛苦的根源在於,個人理想與現實個差距。所以已經盡力而為,何不隨緣放下呢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jpg

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

說話是門藝術,話要好好說

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地方:越陌生,越禮貌客氣;越親密,越無所顧忌。因為知道對方永遠不會怪我們,我們反而將言語的刀子衝向家人。家庭並不是無堅不摧的,幸福的家庭需要經營,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

 

1.夫妻間相處,尊重比責怪重要

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往往幸福感更強。婚姻中的兩個人相伴多年以後,總會認為無需顧忌與對方說話的語氣和態度

原本的關心,到了嘴邊就變成了埋怨與指責。在一起時間久了,耐心被消磨,即使是出於好意,但說話時也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只是一味的抱怨責怪,久而久之的惡性循環,家庭生活便會出現危機和裂縫。夫妻間好好說話,生活也會越過越美滿

在一個家庭裡,好好說話受益的不僅夫妻雙方,還有孩子。潛移默化,以身作則,父母的說話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教育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待父母的態度,決定你一生的命運!祝父親節快樂.jpg

 

對待父母的態度,決定你一生的命運!祝父親節快樂

 

命由己造,福靠己賺,一個人的命運如何,不是靠出身好壞決定的,也不是用錢財多少衡量的,而是從他對父母的態度中,慢慢扭轉的,日益積攢的。

 一個人,對待父母的態度,決定他一生的命運。對父母孝順和氣的人,好運眷顧,福氣圍繞。對父母冷淡不孝的人,他人指責,上天不容。孝敬父母的人,心善品正,一生順利。不孝父母的人,品行惡劣,易招災禍。

 

 1、父母,是我們頭頂的天

 父母,給我們生命,把我們養大,是我們此生最大的恩人。他們愛我們,疼我們,心甘情願為我們付出。他們就是我們的依靠,讓我們踏實心安。他們就是海上的燈光,為我們指引方向。父母,是我們頭頂的天,父母,是我們依靠的山,父母,是我們心頭的暖。只要父母在,我們有靠山,啥都不怕,我們心安寧,不懼艱難。 如果有一天他們走了,再也沒有人把我們當孩子看。請珍惜父母還在的時光及時盡孝,常給陪伴,唯有如此,才能減少虧欠,不留遺憾。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緣的人生,才是快樂的!.jpg

 

隨緣的人生,才是快樂的!

釋迦牟尼說:「只有很深很深的緣,才能在同一條路上走了又走,同一個地方去了又去,同一個人見了又見。

 

緣分不停留,緣分亦不強留。

 所謂合適的人不是你拼命追趕的人,而是當你累了的時候,會拉著你的手跟你一起走的人。一個很好的愛人,可以減輕你一半的人間疾苦。

 緣分就像一個蘋果掉到了牛頓的頭上,讓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一樣,可遇不可求。 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太講究緣分,那是因為我們心中有個執念。但也許我們更要學會的是隨緣,因為那才是我們快樂的源泉。

 

 隨緣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能力。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有意思的父親三句話!.jpg

 

很有意思的父親三句話!

原版故事—父親的三句話

小時候,我是一個自私的孩子,有什麼好的東西,我總是想到自己,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結果同伴一個個離我而去,為此,我十分苦惱,常常在背後指責別人的不是。

  一天晚上,父親煮了兩碗麵,一碗麵上有一顆白生生的雞蛋,而另一碗麵看上去什麼都沒有。父親問我,你吃哪一碗?那時雞蛋是十分珍貴的食品,若非逢年過節或生日,是很難吃到的,我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於是,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有雞蛋的那一碗。事實上,我的選擇是錯誤的,正當我洋洋得意地吃完那顆雞蛋時,我驚訝地發現父親的碗底竟然藏著兩顆雞蛋,我後悔不迭,恨自己過於心急。見此,父親微笑著對我說:“孩子,你務必記住,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實的,想佔別人便宜的人最終會吃大虧。”

  第二天晚上,父親又煮了兩碗麵,仍然是一碗麵上有一顆白生生的雞蛋,而另一碗麵看上去什麼都沒有。父親讓我選擇,這一次我學乖了,選擇了面上沒有雞蛋的那碗。父親默默地註視著我,一句話也沒說。我趕緊拿起筷子,將上面的麵條扒開,我滿以為下面會臥著兩顆白生生的雞蛋,但很快我失望地發現,碗底除了清湯,什麼也沒有。這時,父親意味深長地對我說:“孩子,你一定要記住,不要過分相信以往的經驗,因為生活有時也會欺騙你,不過,你不用氣惱,也不用悲傷,權當是一次人生體驗吧,這是你從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

  第三天晚上,父親同樣煮了兩碗麵,還是一碗麵上有一顆白生生的雞蛋,而另一碗麵看上去什麼都沒有。父親讓我先選,這一次我沒有貿然行事,而是情真意切地對父親說:“爸爸,您是長輩!又為我和這個家庭付出了太多,還是您先選吧!”父親沒有推辭,直接選了上面有一顆雞蛋的那碗。我猜想,剩下的那碗肯定沒有雞蛋,但出乎意料的是,我非常幸運,碗底臥著兩顆白生生的雞蛋。父親抬起頭,眼裡滿是慈愛,他淡淡地對我說:“孩子,你千萬要記住,當你為別人著想時,好運就會降臨到你的頭上。”

  父親的話令我慚愧不已。從那以後,我把這三句話當作了自己的人生準則,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事,我首先想到的總是別人的利益,果然如父親所言,好運接踵而至,我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懷瑾的人生十感悟.jpg

 

南懷瑾的人生十感悟!
人生第一悟 :
聚散不由人,得失天註定。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順其自然,想要的都會來,一切隨緣,是你的終會出現。
人生第二悟 :
煩惱天天有,不撿自然無。越計較,越痛苦;越大度,越幸福。把心放寬了,大事變小;把事看淡了,煩惱就沒。
人生第三悟 :
來,不是我們所想;去,不由我們所願。生而為人,既然不能決定生死,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錯就改 星雲法師迷悟之間.jpg

 

知錯就改  星雲法師迷悟之間
  
  世間上,有一種人死不認錯,但是也有一種人,知錯就改。
  死不認錯的人,是非常可惜的,就如一個人穿了一件骯髒的衣服,一直不肯洗滌;一身的汙垢,不知道沐浴,穢氣薰人,令人生厭,甚至人人見了都要退避三舍,可是他還不知道,豈不可惜!甚至可悲!
  
  錯誤,就是過失。人非聖賢,熟能無過,犯了過失,不是最大的罪惡,只要肯得改過,所謂「知過必改,善莫大焉」。不肯改過的人,好像漆黑的牆壁,為什麼不肯替它添加一些彩色?又如酸澀的菜餚,為什麼不給它一些淨水,沖淡它的味道?
  認錯是美德!在往昔叢林中居住,不容易鬥爭吵架,就是因為大家學習認錯。例如叢林中大眾的一些語言說:「弟子對老師多所冒犯,罪過,罪過!」「學長見 多識廣,小弟愚昧,請多多指教!」「慚愧如我,未能替你服務周到!」「請大家原諒!」「請大家指教!」「請容弟子懺悔!」所以,知錯、認錯、改錯,這就非 常的可貴,不但不會令人輕視,反而令人尊敬。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世界只是一場夢!大寶法王噶瑪巴尊者.jpg

 

這世界只是一場夢!大寶法王噶瑪巴尊者

你一輩子執著的子女,只是你的一個緣。你一輩子放不下的家庭,只是你生命裡的一個驛站。你所追逐的感情和名利,只是一個自我意識的幻影。夢醒時分,空空如也。人生很無常,家庭是因緣暫聚,當你一生默默無聞,幾十年如一日,無怨無悔地為整個家庭付出的時候,為了兒女操碎心的時候……為了不孝子氣得神經衰弱,日夜失眠的時候。

我很想告訴你這個世界是假的不必執著,你會相信嗎?你的認識範圍也達不到使你相信和解脫煩惱的程度

 

我不說了,也不勸你了。在岸邊看著你在苦海裡掙扎和沈浮。也許,在你心裡認為我很無情。其實你所有的痛苦,我都有感受,只是無能為力,只有選擇默然觀看的態度。我想大多數人都沒有福報聽聞到佛法,也沒有智慧領悟到空性,就在這個不真實的世界裡演繹她們的一生,喜怒哀樂,生離死別,愛恨情仇,我何必去多言呢?她有她的執著,她有她的認識,她有她的夢想和追求,她有她的世界和幸福的概念。

 

如果有一天你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此時回頭再看這一生,感悟是什麼。或許,這次你真的相信了,人生就像一場電影,有跌宕起伏,有風平浪靜,有陽光燦爛,有暴風驟雨,讓我們的心也生起了愛恨喜怒,隨境而生,隨境而滅,最後傻傻地發現我們當了一輩子的演員,隨劇情而表演,從來沒有做過真正的我。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過改過便無過/釋達觀.jpg

 

知過改過便無過/釋達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賢人有道德、有情操,況且每日反省,時時自我警惕,何況是我們無德行、常造惡的一般凡夫呢?

人生不外乎二件事,便是學習「做人」與「做事」而已。

1.「為人謀而不忠乎?」是反省我們「做事」的態度。

大部分的人,不願全心全力為公司付出,為社會貢獻,為全人類謀福祉;只願為自己的家庭,或所愛的人犧牲奉獻;甚至有些人,自私到不願為任何人付出,包括自己的親人。這種人凡事只想擁有,卻不願貢獻一點心力。

 

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是反省我們「做人」的道德。

人不可輕言寡信,朝令夕改;不可重貴輕卑,攀附權勢,欺壓弱勢;不可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不可不守倫理,不敬師長;不可不重仁義,忘恩負義;不可不知廉恥,無慚無愧;不可玩弄於人,自以為是;不可傷天害理,不知因果。只管自己是否對不起人,不要瞋恨計較別人如何對我。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謂過?/釋達觀.jpg

何謂過?/釋達觀

「惡不該為而為,善該為而不為。」犯此便是「過」矣!故當日日反問於己,時時提起觀照,自省下列之問題:

1.我有服務別人嗎?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我是否天天為人服務呢?還是希望被人服務、招待、侍奉呢?或是要計較誰做的比較多呢?若是做的比較多,真的是吃虧嗎?想想看,「能為人服務,總比被服務好。」因為那是代表我們心態正確,身體健康,才有機會為人服務,所以請常講:「需要我服務嗎?」

 

2.我有幫助別人嗎?
人類以互助為本質。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是否能適時伸出援手呢?人生總有不如意,不論是身的病苦或心的創傷,總需要有人給與經濟、物質上的幫助及精神上的鼓勵呀!所以我們要善於觀察,主動去幫助別人,而且要維護其尊嚴,故請常講:「我可以幫忙嗎?」

 

3.我有得罪別人嗎?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對母親無微不至的愛視為理所當然.jpg

孩子對母親無微不至的愛視為理所當然,如何使他們醒覺珍惜呢?

媽媽有一對兒女,她簡直拿這對兒女沒辦法。

  他們永遠對她的勞動不屑一顧。 表現在行動上,他們總是不耐煩地說:媽媽你真煩! 真是囉嗦的媽媽!

  那個週末,媽媽留下了一張字條後走了。 字條上說,外公病了,需要她去照顧。 所以,也許三天,也許一個星期,她不會在家,希望兩位寶貝能好好照顧自己。

  第一天,兄妹兩人盡情地打鬧,把房間搞得天翻地覆。 沒錯,什麼都不用擔心,可以自由地看電視打遊戲,出去玩也沒人管。

  直到臭襪子爬滿窗台,洗衣機被髒衣服塞得張大了口,用過的餐具在水池裡泡得變色,床單不再給他們溫暖潔白的擁抱。 男孩開始恐懼,女孩小臉上全是沮喪的表情。

  這時候,他們不約而同想起了媽媽。 嗦的媽媽,忽然變成了偉大的媽媽。 他們從沒發現媽媽原來這麼重要,他們是如此想念媽媽。

後來,當媽媽給他們和以前一樣的照顧時,他們不再抱怨,而是會說幾個字:「謝謝媽媽。」答案就是這樣簡單,長久地愛一個人,他會漸漸忘記那是愛, 而會覺得,那是應該的。

  那麼,想要你的愛被珍惜,你就得學會,走開一會兒。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正,心正;人善,心善。定有福報.jpg

 

人正,心正;人善,心善。定有福報…同仁堂的起源

康熙皇帝得了一種怪病,宮中御醫把所有的名貴藥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見病情好轉,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藥。

這天,康熙獨自出宮微服夜遊,來到一條街上,發現有一個小藥鋪。

此時,已是夜深人靜,小藥鋪裡卻燈火通明,還聽到那裡傳來琅琅的讀書聲。康熙心想,宮中御醫不過是一些庸才,沒有什麼真本事, 真正的人才還是在民間。 自古道:小藥鋪內有人參。我何不來這裡看看?於是,康熙便上前敲門

進屋後,康熙見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正在燭光下夜讀, 猜想,他一定是這小藥鋪的郎中了。郎中見有來客夜訪,便問:閣下深夜造訪有何見教?

康熙說:深夜登門,多有冒昧。 只因我得一怪病,渾身發癢,遍體起紅點子。不知是何原因?請了好多名醫,都沒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給看一看?
郎中說:好,請你脫去上衣,讓我看一看。

康熙脫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說: 閣下不必擔心,你得的不是什麼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長期吃人參,火氣上攻, 因此起了紅點子,以致發癢。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好的過人生!/釋達觀.jpg

 

您不見得比我痛苦,我不見得比您快樂。幸福是沒有一定的標準,快樂也沒有一定的準則,完全決定在自己主觀的認知。

富有並非代表快樂,貧窮並非表示痛苦,苦樂是自我內心所創造的偏見。正如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一般人,經不起惡劣的環境,窮困的生活,總是憂愁度日;然而顏回雖是如此,但也不會影響到他樂天知命的態度及快樂的生活。

我們可以為痛苦找藉口,亦可為快樂找理由,存乎自己對人生的看法。有一天,孔子到泰山遊覽,於郊外的路旁見到一老者,名叫榮啟期。看他身穿粗衣,一邊彈琴一邊唱歌,因而問:「先生,您為何這樣快樂?」榮啟期答:「我之所以快樂的理由很多:例如天生萬物,唯人為貴,我今為人,此一樂也;這個時代,男女有別,男尊女卑,今為男子,此二樂也;人生無常,有眾多人,年少夭折,我今九十,此三樂也。

所以,人人都可以為自己的快樂找理由,如工作穩定、身體健康、家人平安、有知己好友……

活得快樂,是因為人生有意義;活得痛苦,是因為人生無目標。所以奉勸諸位,人要有清楚的目標,才知道如何往前走;往前走的目的,不是為了名利,而是讓自己的人生有價值才是呀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間有後悔藥嗎?.jpg

 

世間有後悔藥嗎?

有人說世間没有後悔的藥,我說有。只要你還活在世上,後悔藥就是有的。

以後不再造惡業,這就是最好的後悔藥。

 

什麼叫懺悔?

就是把過去所做的身、口、意的惡業一個一個跟自己算帳!說今天我從早上起來到現在為止,身體做了哪些不該做的事,嘴裡說了哪些不該說的話,心裡起了哪些不該有的念頭,由此將來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然後發起非常猛烈的懺悔之心。

每天都要算昨天的帳....我起了多少的嗔恨心、貪心、傲慢心、吝啬之心、嫉妒之心、疑心,身體造了什麼惡業,說了什麼惡口,有什麼樣惡的起心動念等等,一個一個把它挖掘出来,然後心想由此總總的惡業.....未來我將會堕入什麼樣的地獄、惡鬼、畜生等三惡趣當中,由此產生非常非常猛力的後悔之心

只要以後不再造惡業,這就是最好的後悔藥。學會追悔自己的惡業,由此產生非常强烈的厭惡之心和後悔之心,這就是破壞力!它破壞人對不善行為的興趣、愛好,這樣, 以後再做這樣的事就會比較難了。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需要一把金鑰匙嗎?.jpg

 

你需要一把金鑰匙嗎?

從前有一個女子,總是做一個奇怪的夢,夢中常出現相同的場景:『很多人被關在一個黑房子裏,房門上了一把生銹的鐵鎖,人們在裏面哀求。』
每當夢醒,她就覺得自己胸口悶得慌,久之,她得了一種病,覺得胸悶、心神不定、非常煩躁,她聽說有一位修行人可以醫治一些疑難雜症,於是就跋山涉水去求見。

修行人說:『這病不難治,我給你一枚金鑰匙,你掛在胸前,但應記得,如果再夢見那個場景,用鑰匙把門打開,把黑房子裏的人都放出來,這樣,你的病就好了。』
她謝過修行人,掛著金鑰匙回家了,不多日,果然又夢見了黑房子裏的人,這次,她靠近了黑房子,並向裡面張望,她看見房子裏面的人,都是她最討厭的人,有罵過她的婆婆、欺負過她的鄰居、還有小時候把她推進臭水溝裏,差點淹死她的同伴等等。

再向裡看,怎麼還有一條瘸腿狗?她想起來了,這條黑身體白腦門的惡狗,經常出現在小時候她上學的路上,總之,黑房子裏有很多曾經傷害過她的人。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自己便可以活得很快樂!/釋達觀.jpg

好好的過人生/釋達觀

您不見得比我痛苦,我不見得比您快樂。幸福是沒有一定的標準,快樂也沒有一定的準則,完全決定在自己主觀的認知。

富有並非代表快樂,貧窮並非表示痛苦,苦樂是自我內心所創造的偏見。正如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一般人,經不起惡劣的環境,窮困的生活,總是憂愁度日;然而顏回雖是如此,但也不會影響到他樂天知命的態度及快樂的生活。

我們可以為痛苦找藉口,亦可為快樂找理由,存乎自己對人生的看法。有一天,孔子到泰山遊覽,於郊外的路旁見到一老者,名叫榮啟期。看他身穿粗衣,一邊彈琴一邊唱歌,因而問:「先生,您為何這樣快樂?」榮啟期答:「我之所以快樂的理由很多:例如天生萬物,唯人為貴,我今為人,此一樂也;這個時代,男女有別,男尊女卑,今為男子,此二樂也;人生無常,有眾多人,年少夭折,我今九十,此三樂也。

所以,人人都可以為自己的快樂找理由,如工作穩定、身體健康、家人平安、有知己好友……

活得快樂,是因為人生有意義;活得痛苦,是因為人生無目標。所以奉勸諸位,人要有清楚的目標,才知道如何往前走;往前走的目的,不是為了名利,而是讓自己的人生有價值才是呀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