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孩子人生成敗的,不是起跑線而是彎道.jpg

 

決定孩子人生成敗的,不是起跑線而是彎道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幾乎是被大部分中國家長奉為圭臬的一句話,似乎孩子如果一開頭沒跑好,這一輩子也就輸定了。 可你知道嗎?其實真正決定孩子人生成敗的,並不是起跑線,而是彎道……我們熟知的孔融讓梨故事中的主角,十歲與士大夫談書論道,長大後當官主政,卻弄得民不聊生,最後拋妻棄子獨自逃跑。

人生不是百米賽,而是馬拉松

倘若我們將人生看成一場競賽,那麼,起跑線確實是存在的。可是,人生是過程,而不是競賽。而且,對跑步而言,起跑線上的爭分奪秒,也只對百米的短跑才有意義,長跑和馬拉松比的是持續的耐力,而不是起跑時的快慢。而人生,就算要比作競賽,也應該是長跑或者馬拉松,不會是需要在起跑線上爭分奪秒的短跑。 對馬拉松運動而言,起跑線上的競爭並不重要,甚至連前半程的成績也不太重要。馬拉松比試的是運動員持久的體力、耐力,整體的協調和配合能力,以及能否把握現場隨機應變,等等。那些急於求成、一開始就猛衝的領跑者,往往會在中途失去耐力,不可能是最後的優勝者。只有那些具有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具有整體戰略、沉着穩重的運動員,才能得到最後的勝利。

輸在起跑線上並不表示會全盤皆輸。

 長跑和馬拉松的要訣就是保存實力,這和孩子學習知識的道理一樣。在孩子還沒有相當的閱歷時,給孩子灌輸與其年齡不相符的知識,孩子不但不會產生共鳴,甚至會厭惡。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數,而是看孩子對所學知識是否感興趣。如果孩子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越來越大,說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則失敗了。而孩子對於所學知識感興趣的程度,除了取決於老師的教授方法,還有孩子對知識的感悟程度,過早地讓孩子學習太多並不是在幫孩子。

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尊重兒童的天性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專家認為三歲是直覺思維期,五歲開始有形象思維, 歲到十二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有實驗表明,在學前班認字較多的孩子,一年級時語文會領先其他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他孩子持平甚至不及其他孩子,所以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在呼籲幼兒園不教孩子知識。再以畫畫為例,研究表明八歲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視角觀察臨摹,在這之前孩子畫畫只是直覺思維的自我表達。

輸贏不在起跑線,彎道才是加油站

希望家長不要剝奪孩子原本應該快快樂樂的童年,把他們弄得筋疲力盡、苦不堪言。

真正的輸贏是在彎道上,不在起跑線上。 起跑線上不會輸,因為起跑線是公平的,但是你往往會輸在彎道上,因為彎道是蘊含着機會的。

彎道是一個超越的機會,如果你能把握住機會,就能超越前面的人,最主要是超越自我。機會給了有膽量的孩子和有準備的孩子。孩子是怎樣準備的?是父母培養的。 因此,當遇到彎道的時候,準備好的孩子都能順利通過,他能承載痛苦,他也能承載幸福。彎道是孩子前進道路上的加油站,每一個彎道都是。如果一個小孩子一路順風,沒有經歷過太多挫折,反過來說就是你剝奪了他成長的權利。作為家長,不可能把孩子成長路上的所有障礙都解決掉,因為孩子不光在家裏成長,他還在學校和社會成長。成長的過程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學會面對,學會應變,而不是幫孩子清理障礙,代替他成長。在人生馬拉松賽道上,孩子要學會的東西非常多。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如果這個世界上什麼東西都絕對公平,我們就不存在競爭了。競爭就是因為有不公平,但是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這些不公平,怎麼面對彎道,是一門學問,必須自己去琢磨。

在彎道上,你能做到既不撞倒別人又能保全自己,才算勝利。具體怎麼做,就需要你自己在一次次的經歷中總結經驗。在過彎道的時候,你可以看到很多很多不同的人,彎道是一塊試金石。 千萬不要再說什麼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不會輸,如果要說輸,也是輸在彎道上。經過彎道的時候,智慧、勇氣還有機會等等,加起來超越了別人,那才是真的贏。

 

arrow
arrow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