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認識怫教 (9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陰德和陽德的分別 r  

陰德和陽德的分別

  做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叫陽德,不被人知道叫陰德。陽德報得快,做了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別人稱揚你,贊歎你,給你發個獎狀、錦旗什麼的,表揚表揚,報掉了,報掉了就沒了,德積不住。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陰德,陰德後面的福報大,積得久。不要怕德積不住,你的德積在那裡永遠是你的,別人偷不去、搶不走,自修自報。

  陽德積不久,甚至隨修隨報,陰德積得久,且越積越大。所以我們做了好事最好不要讓人知道,不讓人知道你的德行就越積越厚,後面你的福報就大,甚至福澤你的子孫。如果讓人知道了,報掉了,報掉了就沒了。

  相反,做了壞事要讓人知道,不要隱瞞,越多人知道越好。為什麼?報掉了,報掉了就沒有惡了。所以佛法裡面發露忏悔,一忏悔什麼罪業都消了。發露就是要讓別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罪如霜露,太陽一出,什麼罪業都消融。

  所以做好事不要讓人知道,越少人知道越好。做了壞事一定要讓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別人一知道就報掉了。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陰德,叫人知道了叫陽德,陽德積不住,一叫人知道就報掉了。做壞事不叫人知道叫陰惡,叫人知道了叫陽惡,陽惡也積不住,一被人知道就報掉了,報掉了就沒有了。

文:德匯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佛前上香和叩首的意義 r ok  

佛前三炷香代表是什麼意思

在佛前上三柱香,是一種對覺悟者的恭敬行為,發願行為,也代表著一種因果邏輯。


第一柱香:戒香,在佛的面前表達決心,戒掉自己的惡習和妄念; 

第二柱:定香,希望自己能夠凡事入定、平心靜氣的處事; 

第三柱香:慧香,祈求自己得到智慧。
戒、定、慧,三者是「破迷開悟」的方法,也是一種因果關係。

只有戒掉自己的惡習和妄念,心才能定得下來;心定下來之後,才會出現"定能生慧"的結果。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拜懺的意義r  f

罪從心起將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每個人都有一些業障,所謂業障,是以前所作的一些惡因,而成為現在的障礙,這些業障能障礙我們的學業、事業、道業、家庭、及身體的健康。
在佛法上講,世界上有三種人,第一種是先知先覺的聖者,聖者知因識果,知道苦是由惡業來的,所以不種惡因。第二種是知過能改,後知後覺的菩薩,知道自己造了惡業就會懺悔,以慚愧、懺悔的心,不再犯同樣的過錯。第三種是沒有慚愧、懺悔心,不知不覺的眾生。社會上有很多眾生,不斷地造殺、盜、淫,起貪、瞋、癡,這些人就是墮落,現在受法律之苦,將來還要受惡報。如果能至誠懇切地懺悔,則業障就會消除,善根就能增長。
佛經記載,懺悔能生一切功德。在佛陀時代,阿闍世王和提婆達多兩人串通,違背佛教、破壞佛教,後來,阿闍世王生了一身的毒瘤,當時耆婆是最好的醫生,什麼病都能醫好,可是耆婆告訴阿闍世王:「大王!我是天下的神醫,什麼病都能醫,但是你的病我卻不能醫。因為你謗佛、謗法、謗僧,這是業障病。這種病只有你親自到釋迦牟尼佛那裡虔誠懺悔,業障才會消,病才會好。」這時候,阿闍世王就找了人,將自己抬到釋迦牟尼佛那裡去至誠慚愧懺悔,由於至誠懺悔業障,業障消了,身上的毒瘤就好了。
一般人有了病,天天去找這個醫生、找那個醫生,卻不知道慚愧、懺悔。佛法告訴我們,除了用醫藥以外,還要知道懺悔、要反省自己的身、口、意,要發菩提心,這樣就能消除惡業。
懺悔有事懺、有理懺。事懺,就是發露懺,以香花、水果等四事,恭敬供養佛法僧三寶,在三寶前至誠懺悔。第二種是觀罪性空,所謂「能禮所禮性空寂」,觀罪性不可得,身體也不可得,心也不可得,這念心一念不生,稱之為「無生懺」。一念不生,站得住、站得長,那裡還有什麼罪?所有一切罪都能滅,如同禪宗祖師所說:「千年暗室一燈即破。」一燈就是一念不生。我們無始以來黑暗的病痛,只要安住當下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動,就契入不可思、不可議的境界,什麼業障都消了。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種福田  f

廣種福田的意思是多結人緣。福田有兩類共四種:兩類分別為敬田悲田;敬田包括三寶恩、國家恩、父母恩,悲田包括窮人、病人。

窮人有物質的及精神的兩種,病人也有身病及心病兩種。不論是生活的窮或精神的苦,對眾生的一切急難,若能給予救助,都是種悲田。


要廣種福田,就要把任何一個人都當成是我們服務、幫助的物件。不論是悲田、敬田,我們都要有田就種,隨時隨地助人離苦、予人得樂。

給人物質的幫助,可以使人離苦得樂於一時;助人信佛學佛、修持,可以使人離苦得樂於永遠。

在任何一個時間、任何一個地方,遇到任何一個人,我們都不要錯過廣種福田、予人為善、予人為樂的因緣;目前已經遇到的因緣,要先做、早做、快做;尚未出現的,要想辦法促成因緣的成熟。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佛像的起源r  f

佛像的始創
  我們在佛寺裏,都會看到很多大大小小的造像,心裏總不免發生疑問:這些造像是甚麼時候始創的呢?是雕塑家對著佛、菩薩塑造的嗎?還是參照相片來鑄造的呢?
  根據《阿含經》的記載,當釋尊在世的時候,己經有兩座造像。據說釋尊到天上為母后摩耶夫人說法時,憍賞彌國的優填王與舍衛城的波斯匿王,都因為釋尊的遠離而日夜思念,兩國的大臣看了,心中不忍,於是用檀香木和黃金,雕製了兩座身高五尺的釋尊像,這是佛像的始創。但是隨後的幾個世紀,造像的風氣並不普及。佛教徒僅以種植菩提樹來表示佛陀的成道;雕刻蓮花座、足印、法輪來紀念佛陀的蒞臨說法;或者建造舍利塔來悼念佛陀的涅槃吧了。
造像的流行
  直至西元二世紀左右,印度由於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造像的風氣日漸流行,其他的佛、菩薩、阿羅漢乃至護法神亦成為雕塑的對象,題材更加豐富。由於這些塑像可以滿足信徒心靈上的需要,因此在宗教儀式裏,經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後來這種風氣隨著佛教的傳播,散佈到世界各地去,在製作上有很大的發展,有用木石雕刻的,有用金屬鑄造的,有用陶瓷燒製的,也有繪畫在紙、絹上的,洋溢着各處的地方色彩。

佛像的形貌
  後人當然不可能對着佛陀本人或者他的照片來塑造,只有依據經典所記載的特徵,再按照雕塑家自己的想像構思出來,所以佛像的形貌和特徵,都隨着時代和地 域的不同而有分別。不過,佛陀既然是由多生多世修行證果的,自然具有莊嚴妙相,據經典所記載,他有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

造像的識別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5669_121722924690906_838928096_n (2)  f

  

      ( 轉載自佛恩網址)

 

在佛經中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淨土的蓮花千瓣以上。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淨,因為它生長於污泥,綻開於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層涵義。而蓮花除了蓮瓣,還有蓮蓬、蓮子,蓮瓣、蓮蓬可觀賞,蓮子可食用;蓮子又可生長,栽培更多的蓮花。蓮花開放於炎熱夏季的水中,炎熱表示煩惱,水表示清涼,也就是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這都是蓮花所表徵的美德。所以,比喻從煩惱得到解脫而生於佛國淨土的人,都是蓮花化生的。

 

三界的眾生,以淫欲而托生,淨土的聖人,則是以蓮花而化身,因此,蓮花表示清淨的功德和清涼的智慧。對於聖人而言,是無形的,顥現於凡夫之前,便以人間所熟悉的形象來表現。所以,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淨土佛國中的聖賢,都是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台之上,是代表著他們清淨的法身,莊嚴的報身。

 

 ( 轉載自佛恩網址)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jZ9dJeFEjGHbpDqh.lmdA     f

釋迦牟尼(梵文:शाक्यमुनि, Śākyamuni;約前624-前544,一說前564-前484;),原名悉達多•喬達摩(巴利文:Siddhattha Gotama;梵文:सिद्धार्थगौतम, Siddhārtha Gautama ),古印度釋迦族人(生於尼泊爾南部),佛教創始人。成佛後被稱為釋迦牟尼,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徹悟宇宙、人生真相者,「佛」;民間信仰信徒也常稱呼佛祖。 

生平事跡 

早期三藏典籍中,並未包括釋迦牟尼佛生平歷史的任何全面記載,雖然佛經的緣起部分介紹講經說法的環境細節時,偶然也有些類似傳記勝的敘述。佛陀生活對早期佛教教義關聯性並不強,所以並無引起三藏編者的重視;相反,佛陀言行則是記錄的重心。然而,後來對發現教理創立教團者的卓越人格在佛教徒中逐漸發生興趣,更詳盡的敘事文字遂在流行經典和變化多端的傳說中而有所闡述。 

佛陀誕生 

佛陀時代,印度北部有十六個大國,都是君主制國家;釋迦族統治的是東北部邊緣四小國之一的,屬於剎帝利階級迦毗羅衛國,採取共和製,以憍薩羅(Kosāla )為宗主國。釋迦摩尼即出生於迦毗羅衛國(Kapilavastū),於釋迦族。父親為淨飯王,母親為摩耶夫人。其生卒年代,北傳佛教現在根據漢譯《善見律毘婆沙》中“出律記”推斷為公元前565-前486年,南傳佛教則作公元前624-前544年或公元前623-前543年。也有傳說農曆五月十三誕生喬達摩•釋迦牟尼。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又傳有公元前1041年生、前961年滅之說。 

根據巴利文《中部123經•稀有未曾有法經》和梵文《佛所行贊》的記載,佛陀的母親摩訶摩耶王后在夢中受孕的經過以及他的成長。 

“ 四個守護天使來到,把她連床提起,帶到喜馬拉雅山。……然後這四個天使的妻子們前來,把她帶到阿諾達蒂湖,為她沐浴,以除去所有屬人的污垢。……不遠之處便是銀山,​​其中有一座金色的大宅。天使在宅內鋪好一張聖床,床頭向東,扶她躺在床上。當時,未來的佛陀已變成一頭壯碩的白象。……他爬上銀山,……繞著母親的床遊行三次,右邊向著那床,從她的右側碰她,看來進入了她的腹內。她於是在這個仲夏的節日懷了孕。  

王后把這件事奏告她的國王丈夫。國王於是召集了64名顯赫的婆羅門教僧侶,賜衣食給他們,叫他們解釋這夢。他們的回答是:“王上不必憂慮!……你將會有一個兒子。他如果繼續在家裏生活,就會成為轉輪聖王;但如果他厭世出家,就會成為佛陀,驅散罪孽的雲霧和這個世界的愚昧。” 

 早年生活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珠來由  f  


三千年前,釋迦佛曾在中天竺、摩竭陀國、靈鷲山之時難陀國的波琉璃大王差遣使臣往詣稱示釋迦佛:「世尊!今在我國頻年冠賦四起,並加流行疾疫,人民困苦,大王日夜不安,唯願世尊慈悲哀愍,垂示脫離苦患易修要法。」~~
佛答示:「若欲消滅煩惱業苦,緊備木串子(數珠)一0八粒為一串,在於行時住時坐時臥時,置在身中,且至心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之洪名;即唸一聲,移動木串子一粒,如此進修,日夜唸到一心不亂,念念十聲、乃至百聲、千聲、萬聲、千億萬聲,日久自然而然消除一切煩惱、痛苦,究竟趣向無上涅槃。」~~使臣依教奏上大王,大王領教心大歡喜,即時敕製木串子,事先分配六親國戚隨身攜帶唸誦,如法進修,皆得安穩;然後普及全國,均獲平安,這正是今日大家所用的數珠。~~
                         
佛說:「念佛數珠是諸佛的法印。或帶手上,或掛頸項 ,行、住、坐、臥,常不離身者,當滅無量罪,得無量 福;終生西方極樂世界。」~

佛說:「至心唸佛一聲,能滅除八十億劫之生死輪迴受 大苦楚之大罪。」~

佛說:「教他人念佛一聲,勝過修行百年布施以及造寶 塔之功德。」~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93728_523689651050632_517193299_n  f

星加坡佛教居士林提供免費齋菜,廣結善緣,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居士林每天免費向公眾供應早、午、晚三餐和下午茶。打工族、上班族、出租汽車司機、學校師生、一般市民,不管是誠心拜佛,還是路過休息;不管是參觀訪問,還是特意吃飯;不分貧富貴賤,不管宗教種族,也不需要任何證件手續,都可以享用。這樣,一年⋯⋯365天,天天都有上千人前來就餐。每逢周末,就餐者多達五六千人。歷經70年風雨不改。雖是素菜、小米粥,味道確實不錯。

我問“林長”李木源居士:“如此天天千人宴,你們如何支付得起這麼多米糧?”慈眉善目的李“林長”笑著說:“這你不用擔心。‘千人宴’每天要吃掉200公斤米糧,二三百公斤蔬菜、水果。但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買米買菜,許多善心人士都自動自發、無限量地送米糧蔬菜、食油來,有的是一車一車地載來,有的是全家老少人手一袋米,拎著來。我們見了,非常感動。” 居士林的資源,除了政府資助、會員交納的會費之外,大量靠社會各方人士的捐助。

每天准備“千人宴”,其辛苦、繁忙程度可想而知。雖有米糧,但這一切,靠誰來做?居士林有四位廚師和上百位“廚房助理”,負責烹煮飯菜。而他們都是義工。居士林目前有1500位義工,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包括學校師生、市民乃至律師、醫生、畫家、會計師等,大家都把為社會服務視為一大善事,一大樂事。因此,再苦再累也毫無怨言。初來新加坡的人,詫異很少見到乞丐,以為是新加坡經濟發達所致。當地人往往解釋:無錢吃飯,大可不必擔心,新加坡有一個免費大食堂——居士林。從這個意義上講,居士林在一定程度上協助政府減少、防患罪案的發生。

居士林根本沒有門,任你自由進入。居士林入口處有副對聯:空門不必關,淨地何須掃。每天供應正餐十多道菜,兩餐甜湯點心,還備有大量面包和咖啡。三更半夜也可以自己動手。如此共同供養。普遍結緣。

居士林林長李木源爽快地說:“為什麼要有門呢? 你要吃多少就有多少,我們這裡來者不拒。學生因經濟困難跑來這裡用餐。的士司機晚上來裝一瓶咖啡、拿幾粒水果都無所謂。試問在西方極樂世界吃飯要不要錢?”

一到周末,廚房更加忙得不可開交。一日三餐,總計有5000人到6000人前來吃飯。李木源說:“我們每天都准備了早餐、午餐、午茶和晚餐,為民眾提供免費素食。不管是特地來拜佛,還是路經此地,想吃點東西、喝杯茶水,我們都非常歡迎。近年因為經濟不景氣,很多人失業,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就到我們這裡吃飯。另外,一些勞工和處境不佳的人。也來這裡解決三餐。我們相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於防患罪案的發生。”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80490_642663462444449_1159946671_n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v1wCtqE9fWPG.JG3hRD4g  

 在一般世人的觀念中,佛堂無論大小,供養佛像一定要舉行開光儀式,此傳統由來已久。開光的意義,現在知道的人很少。若說佛像開光之後就靈驗,沒有開光就不靈驗,這是迷信的說法,也是對於實際事理完全不明瞭的說法。佛家的開光儀式,實際上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啟用儀式。當有新的建築物、新的設施啟用時,一定要接待社會大眾,舉行啟用儀式。最重要的是要告訴大眾,為何要有此設施,這對社會大眾有何好處。佛家供奉佛像,或是新建築落成,也舉行儀式,就稱作「開光」。

 

道場有許多信徒參與開光儀式,那是唱戲表演給大眾看。但是表演的每個細節,都要將意義說明白,大家恍然大悟,纔不至於迷信。在開光儀式中,拿一隻筆去點眼睛,筆代表智慧、文學;拿毛巾擦臉,表把灰塵擦掉,將心地裡的污垢洗淨。拿鏡子是照自己,也可以照別人,自他不二,生佛一如,都是取很深的意思。那種形式,有些場合可以用,有些場合不必用,只要將供奉的意義說清楚就行了。

 

「開光」二字的意思就是讓佛菩薩形像, 及這些建築,開發我們自性的光明。絕對不是說,找一個出家人替佛菩薩像開光就靈了,出家人還是凡夫,若凡夫替佛菩薩像開光,那佛菩薩也變成凡夫了。果真開光就靈,不開光就不靈,你何必拜佛菩薩,不如拜這個法師,法師比佛菩薩還靈,這不是顛倒嗎?這是世間人錯誤的觀念。所以,開光儀式就是啟用典禮儀式,是要告訴大眾,塑造佛像、蓋建築,代表的意義,我們應以何種心態來供奉,要將這些理事說明清楚。這種種設施是佛陀教育的手段,不是目的。佛陀教育的高明,就是將教學與藝術結合成一體。這是至今有很多人想到,但是還無法做到的,而佛法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徹底實施了,這是最完美的教學。

 

佛菩薩形像是在提醒我們,若我們對於經論不熟悉,見到佛菩薩形像,想不起經中的教誨,那就得不到好處。所以聽到佛菩薩名號,看到佛菩薩形像,就想到佛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這就是佛菩薩開我們自性的光明。阿彌陀佛啟發我們無量覺,覺而不迷;觀音菩薩啟發我們自性的大慈大悲。慈悲是好,但是要有理智,若沒有理智,是感情的慈悲,不但不好,反而有害。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但又有一句話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是說明慈悲若是感情的,就容易出禍害;方便要是感情的,就會墮落。 所以,慈悲與方便,一定要建立在高度智慧的基礎上,絕對不是感情用事。

 

聽到佛菩薩的名號,見到佛菩薩的形像,就要想到佛菩薩教導我們的原理原則,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的方法,依照這個方法去學習,會得到殊勝的果報,這豈不是佛菩薩天天在開啟我們的自性光明?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ages  f

做善事、種福因」的門路固然廣泛,但很多善事要遇到機會才能做的。如救護病危的人,成全他人,扶失明人過馬路等等,而這些機會也不可能每日都有。如果立心刻意去做,也不可能一下子做得多。當然,有心去「種福」 的人,平素時都不會放過每一個種福的機會。  

但是,如果要下決心改善命運,則不能「等待」這些機會的來臨,必須自己主動,盡力爭取,不停地「種福」,才能從速改善命運。  

那麼,應該如何選擇自己既可以常常主動去做,而且又不花錢,或花很少的錢,效果又較好的「種福」之門呢?  

這裏介紹幾種既省錢而又簡單易做的方法:

A、第一個方法:放生。——放生是積德造福的極好方法。  

世人為求享受口腹美味,極盡殺烹之能事。僅香港一地,每天在屠房及廚房內殺害的六畜牛、豬、羊、雞、鴨、鵝和海鮮、魚、蝦、蟹、蜆、蠔、螺、蚌,及至乳鴿、鵪鶉、蛇、魚等等,其數以億計。使整個香港充滿殺機和戾氣,這無數的受害生靈怨氣,日積月累,無形中會給人類帶來禍害。願雲禪師戒殺詩中有雲:「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由此可知世人每日都在製造罪孽。現代的醫學家已經證實到,多吃肉類會給人帶來種種疾病,多吃海鮮的人很容易染上各種奇異難治的怪疾。這些事實是從有形有物的科學研究中得出來的,而存在於無形中的種種果報因素,尚未得到科學證實的仍占絕大多數,在偏重物質享受的現代社會,人們對此早已麻木不仁,這是人類可悲可憫的一面

放生不僅是給動物死裏逃生機會,在冥冥中也為自己本身安排了一條「絕處逢生」之路。在消罪解孽和積善種福方面來說,其無形的功果更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對於患有頑病怪疾,或求壽求子求健康之人士來說,「放生」更為重要。

B、第二個方法:持咒。

持誦之人可自己選擇一二種經咒作為長久奉持,不要貪多種。念時心靜氣和,雙手合掌,垂目專心不要貪快,可小聲念,亦可默念,自己一面靜念,一面要靜聽,將自己所念一句一句聽回心中,做到「出口、入耳、印心」。如此久之,咒力印心,速獲感應。念完之後精神爽利,心中充滿祥和之氣,情緒特別開朗愉快。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200px-HK_Sheung_Wan_Hollywood_Road_大肚彌勒佛_Buddhist_statues  

彌勒菩薩梵文:मैत्रेय 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在未來人壽八萬歲時成佛以後,將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常尊稱為彌勒佛

他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大乘經典中又常稱為阿逸多菩薩。他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佛教大師道安玄奘的推崇。

~

釋名

彌勒的梵文Maitreya是常見婆羅門姓氏,字根源自梵文Maitrī,意為慈愛。唐朝玄奘印度求學時,見到梵文原本,所以譯為梅呾利耶。但在玄奘之前,後漢三國時期的早期譯經家,見到的佛經是由西域輾轉得到,吐火羅文的Metrak,故譯為彌勒。現代學者從語言學分析起步展開聯想,認為彌勒可能與在中亞流行的密特拉(Mitra)神和印度的密多羅Mitra)神有關,有人還進一步認為他們與彌賽亞(Messiah)的音義相似。

早期記載

在佛教史上,彌勒的記載起源甚早,很可能在第一次結集後、第二次結集前就已經出現,比如在漢譯《阿含經》中可見於說一切有部的《中阿含經》,和法藏部的《長阿含經》。「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當有佛。名彌勒如來。」這是各個佛教部派皆認可的基本共識,但是在具體細節上則有許多不同的說法。

南傳佛教小部·經集》的「彼岸道品」(波羅延品)中,帝須彌勒(Tissa-metteyya)與阿耆多(Ajita,又譯為阿逸多)是佛陀的兩位弟子。《中阿含經》記載佛陀授記他們兩位,一位成佛,一位成為轉輪聖王


彌勒信仰

彌勒菩薩降世的預言,在佛教各派別的經典中均有描述,故彌勒菩薩成為佛教徒的被救度的寄託。在大乘经典中,彌勒是姓,阿逸多是名,與上座部的傳說不同,可能是來自大眾部的傳說。據說彌勒出身於南天竺婆羅門家庭,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常修行菩薩道,現住兜率天[兜率內院修行、說法。根據《雜阿含經》,兜率天的天人壽命是四千歲,相當於人間5.76億年,這是以萬萬為億,如果以千萬為億則有如《彌勒上生經》中五十六億年這樣的記載,等時機成熟後,他將會繼承釋迦牟尼佛而降生人間,出家修道,覺悟成佛。並將於龍華菩提樹下舉行三次傳法盛會(又稱龍華三會),分別度化九十六、九十四、九十二億眾生,令他們開法眼智,證阿羅漢果,脫離生死輪迴。大乘佛教由此發展出人間淨土的觀念,認為當彌勒菩薩降世,將可以救度世人。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D5lVmCp7vZgfELKK5YqpA  


   消災延壽藥師佛
藥師佛
梵文भैषज्यगुरुBhaiṣajyaguru)、藥師如來,是略稱;全名作:藥師琉璃光佛藥師琉璃光如來。為佛教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以琉璃為名,乃取璃之光明透徹以喩國土清靜無染。
十二大願

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記載,藥師佛在因地修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

一、自身光明照无边界;

二、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三、令诸有情悉皆圆满;

四、令一切众生行者安住大乘法宗;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px-Buddhism_Mass_in_Ghost_Festival  

北京廣化寺的盂蘭盆節法會
主條目:目連救母

依照佛家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僧人,濟度六道苦難,以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3]

據《佛說盂蘭盆經》的記載,「盂蘭盆(ullambana)」是梵語उल्लम्बन,「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4]

釋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喚目犍連(簡稱目連),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稱,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通過神通看到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食用,可是飯一到母親口邊就化為焰灰,目連大聲向釋迦牟尼佛哭救[5]。佛陀告訴他,必須集合眾僧的力量,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濟度[6]。目蓮依佛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7]

這種儀式最早從南北朝時代目連救母的功德法會中開始流行,據《佛祖統紀》記載,梁武帝即開始設壇舉行盂蘭盆法會[8][9]。自此往後,歷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興盂蘭盆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10]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78202_363999470375609_1430280104_n  

觀世音菩薩每年有三大節日,此三大節日為誕辰、得道、成道(一說出家)。

  • 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紀念日。
  • 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得道紀念日。
  • 農曆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或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 Avalokiteśvara),又譯為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漢語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觀世音菩薩是東亞民間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薩,在各種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世音菩薩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在台灣,觀世音菩薩是台灣民間信仰所崇信的「家堂五神」的首尊,常將之繪製於家堂神畫「佛祖漆」上,與自家所祀神明一同,晨昏祭祀。佛教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人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中知名度最高的大菩薩,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讚譽。

名號由來

在早期的佛經中,多直接自梵語「Avalokiteśvara」音譯為「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竺法護和尚譯為「光世音菩薩」,南北朝姚秦時的鳩摩羅什法師譯為「觀世音菩薩」。

唐代玄奘法師則譯為「觀自在菩薩」。「Avalokita」為「觀」,「iśvara」為「自在」,意為眾生所見之主,故玄奘譯為觀自在菩薩,可見於今日的《般若心經

傳統上認為,因唐太宗李世民本名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故當時將「觀世音菩薩」改稱為「觀音菩薩」,但清涼澄觀法師指出在梵文古本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名稱。1927年新疆出土的古抄本中,以Avalokitasvara為觀音菩薩的名稱,證實了他的說法。「娑伐羅」(svara),意思為「聲音」,Avalokitasvara可意譯為「觀音」,鳩摩羅什出生在西域地區,所見的應該就是這個版本。因此,觀音菩薩並非是因為避諱而出現的名稱。根據宋代玄應的說法,這可能是來自於不同地區方言所導致的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0594_473320139403893_2114456433_n  

阿弥陀佛梵語:अमिताभ,Amitābhaḥ),号甘露王如来,又称無量清淨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藏传佛教称为月巴墨佛(月巴墨意為「無量光」),在大乘佛教信仰中,認為他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他方佛。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彌陀佛,而淨土宗則以專心信仰阿彌陀佛為其主要特色。

大乘佛教初期發展時,阿彌陀佛與東方妙喜國土的阿閦佛有同等地位。但因為淨土宗的影響,在唐朝之後,阿彌陀佛成為漢傳佛教中的信仰主流之一。後期的中國佛教徒,多以藥師如來主消災延壽、阿彌陀佛主往生事。藏傳佛教中,班禪喇嘛被認為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名號釋義

梵語中,“阿弥陀”(Amita)的字根來自梵文 ma (意為測量,即英语measure)的過去分詞 mita。加上否定詞頭 a,意為無量、無可測量(即英语unmeasuredinfinite),故“阿弥陀佛”是“無量佛”之意。《般舟三昧經》中說,成就阿彌陀佛念佛三昧時,可以見到一切諸佛。《觀無量壽佛經》第九觀,觀阿彌陀佛色身莊嚴,當觀想成就時,能見一切諸佛[3]印順法師認為,修持觀想阿彌陀佛法門,成就念佛三昧,即可見無量諸佛;因此觀阿彌陀佛,即是觀無量諸佛,阿彌陀佛因此得名;此為阿彌陀佛的根本義。

漢傳佛教中,最通行的說法,來自鳩摩羅什譯本《阿彌陀經》。經中說,因為他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故名為「阿彌陀」。三國吳支謙譯《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中稱他為無量清淨佛。

宣揚專修阿彌陀佛法門的經典中,影響最廣的,首推曹魏康僧鎧譯本《無量壽經》。在此經中,以無量壽佛(Amitāyus)為他的主要名稱,此外,他又名無量光佛(Amitābha)。施護《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以無量光佛為他的主要名稱。玄奘譯出的《稱讚淨土佛攝受經》與穆勒( F. Max Muller)收集的梵文本,則兩名並舉。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又稱往生咒)稱他為「阿彌唎都」。阿彌唎都,梵語amrta,為印度傳說中的不死藥,意譯為「甘露」,表示永生,佛教以此來表示永遠的涅槃,有「甘露味」、「甘露門」、「甘露道」等等的說法。因無量壽佛,梵音與「阿彌唎都」相近,且壽命無量,因此又有甘露王的稱號。

藏傳佛教中,無量光佛與無量壽佛以不同的外形出現:求智慧者,應求無量光佛,修長壽法門時,則求無量壽佛。漢地所塑的阿彌陀佛像,多是無量壽佛,至於無量光佛像則極為少見。或有說,阿彌陀佛為法身佛,無量光佛為應化身佛,無量壽佛為報身佛

除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外,也有其他世界的,擁有「無量光」與「無量壽」的名號。因為諸佛功德平等,佛的常住、無量光明、無量壽命都是平等的,因此可以分享相同的名號。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zUjQogfKDwqMh3r6affyQ  

 準 提 菩 薩 的基 本 認 識

 

【認識準提菩薩】

在中國佛教徒的心目中,準提菩薩是一位感應甚強,對崇敬者至為關懷的大菩薩,他的福德、智慧無量。他是一位千祈千應的大悲聖者,他隨緣化現濟度眾生,滿足世間、出世間的一切願求,展現出最深摯的護佑。


在《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中說,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思惟觀察,愍念未來諸眾生的緣故,而宣說「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羅尼法」,
這也就是佛教徒經常誦持的「準提咒」。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