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抗生素的危機及過敏反應2 濫用抗生素會導致的危機有下列各點: 1抗藥菌種的產生 根據過去的一些報告及各大醫院的統計分析顯示,香港很多臨床致病菌的抗藥性比例相當的高,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淋病雙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等。這些抗藥性情形相較歐美的報告,顯然高出很多。據研究指出,這和香港的抗生素濫用有相當大的關係。 2得到另類的感染 (Superinfection) 我們身體本來體內就存在有許多細菌,如腸胃道的大腸桿菌、口腔的 鏈球菌等,這些細菌不但對我們身體無害且有益,可幫助體內的消化吸收, 並可幫助我們對抗致病細菌的入侵。但若使用抗生素不當,把這些有益的 體內常駐菌殺光,這時候具抗藥性的有害致病菌就有可能趁虛而入。因而 得到另一波的感染,且是較具抗藥性的細菌感染。 3使診斷更加困難 臨床正確的使用抗生素,常要依賴檢體的細菌培養結果,未做適當的培養之前就貿然使用抗生素,常會影響細菌的培養,使臨床的診斷更加困難。若在抗生素使用後,病情未能獲得好轉且診斷不明,若未能事先取檢體做 培養,此時就喪失了一個診斷的好工具了。 細菌如何產生抗藥性? 不當地運用抗生素會度致抗藥性 , 以下是抗生素使用不當常見情況: 1. 服藥期程不足:很多病人以為症狀已經紓緩就不需再服藥,令所倖存的細菌開始產生抗藥性,留在病人體內,甚至傳播到社會其他人。
2. 用藥不當:醫生在某些情況下會誤用抗生素, 又或者因應病人要求而濫用抗生素, 不是細菌引起的疾病(例如多數傷風由病毒引起),卻使用抗生素治療,不但對症狀毫無幫助,更促使細菌產生抗藥。
|
|
抗生素的過敏反應 |
|
「藥物過敏反應」是一種身體的免疫反應。如果人體對某種藥物有過敏反應,只要小量此藥便可引致身體產生溫和或有生命危險的過敏反應。所以我們不可忽視藥物過敏反應所帶來的影響。藥物過敏反應與藥物副作用不同,它是不能預知的。而藥物副作用是可預知的藥物對身體不同器官和系統的影響,但本身不是一種身體的免疫反應。 最常見的徵狀包括﹕痕癢、皮膚紅腫、流鼻水等。藥物過敏反應的徵狀可在服藥後數分鐘或數天產生,約一半的藥物過敏反應會在服藥後1星期產生,一般敏感徵狀會在停藥後3至5天才消失。 此外,任何藥物都有可能引起休克性敏感反應,這種反應產生突然而且嚴重,會影響全身,症狀包括斑疹、喉嚨腫脹、呼吸出現喘聲,以及身體某些部位出現腫脹等。若有這些徵狀出現,尤其是呼吸困難,便應立即到醫院急症室求助,並告知主診醫生曾服食的藥物包括處方藥物、非處方藥物、中藥、維他命等。
|
|
孕婦須知 |
|
妊娠期用藥有可能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這一點目前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但也不可談藥色變,得了病硬扛著不治,尤其是感染性疾病,這樣對孕婦及胎兒都不利。其實妊娠期只要正確選用抗生素,是能做到既能治療孕婦疾病又不影響胎兒健康的。
以上健康訊息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