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哲理名言 (39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真正的尊重  

怎樣才是真正的尊重一個人

真正的尊重一個人內心是沒有貧賤富貴分別的,別人尊重你,並不是因為你優秀,而是別人很優秀! 懂得尊重別人是做人最起碼的要求。真正做到尊重別人,則是一種境界,一種美德。

孟子有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此話強調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一個人在與別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的理解別人,尊重別人,那麼他一定會得到別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

優秀的人對誰都會尊重。尊重下屬是一種美德,尊重客戶是一種常識,尊重對手是一種大度,尊重所有人是一種教養。 任何人都不可能盡善盡美,我們沒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審視別人,也沒有資格用不屑一顧的神情去傷害別人的自尊,假如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別人,我們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應有的自尊。只有學會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其實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一家生意紅火的蛋糕店門前,站著一位衣衫襤褸,身上散發著難聞氣味的乞丐。旁邊的客人都皺眉掩鼻,露出嫌惡的神色來。夥計喊著"一邊去,快走吧。"乞丐卻卻拿出幾張髒乎乎的小面額鈔票小聲地說:「我來買蛋糕,最小的那種。」 店老闆走過來,熱情的從櫃子裡取出一個小而精緻的蛋糕遞給乞丐,並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說:「多謝關照,歡迎再次光臨!」乞丐受寵若驚般離開,要知道他從來沒有受過如此殊榮。

店老闆的孫子不解,問道:「爺爺,你為什麼對乞丐如此熱情?」 店老闆解釋說:「雖然他是乞丐,卻也是顧客呀。他為了吃到我們的蛋糕,不惜花去很長時間討得的一點點錢,實在是難得,我不親自為他服務怎麼對得起他的這份厚愛?」

孫子又問:「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收他的錢呢?」 店老闆說:「他今天是客人不是來討飯的,我們當然要尊重他。如果我不收他的錢,豈不是對他的侮辱?我們一定要記住,要尊重我們的每一個顧客,哪怕他是一個乞丐;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是顧客給予的。」

小孩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這個店老闆就是日本大企業家堤義明的爺爺。堤義明坦言,當年爺爺對乞丐的一舉一動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裡,後來曾多次在會上講到這個故事,要求員工像他爺爺那樣尊重每一個顧客。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26 Sun 2018 01:58
  • 虛偽

11916105_866524486767145_2052092737268377020_n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25 Sat 2018 02:05
  • 朋友

11924554_866091103477150_6707835310438486193_n (1)  


多謝各好友使我活在明媚陽光中!有你(妳)們真好!!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23 Thu 2018 02:26
  • 虛偽

11916105_866524486767145_2052092737268377020_n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899845_864835570269370_8515861388116016513_n  

一旦你願意把愛分送出去,不但能夠自得其樂,還能自得其福。因為,福氣不是祈求,而是付出!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892041_864388086980785_3447501750105357681_n  

每天告訴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錯」。這樣可以加強自信心,減少負面思想,使人生更積極!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880655_863706743715586_1416803418457708756_n  

最難控制的情緒就是《憤怒》
其他低落的情緒,還可以在一時間改變過來,但《憤怒》是最難控制,尤其是那些受到屈辱而起的憤怒,確實難以控制,所以最佳的方法是抽離現場,讓自己冷靜後再重新面對。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15 Wed 2018 03:26
  • 機會

11846656_860806787338915_5606128415878439298_n  

成功的人常在困難中找到機會 ,失敗的人常在機會中找到困難。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822568_860278050725122_1108539090990210744_n (1)  

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否則你的情緒便控制了你。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039296_859892814096979_4074080948451384220_n  


幸褔的人記得他過去令他滿足過的事,而不幸的人則去記得那些令他感到不愉快的事。聰明的你,該如何決擇!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707826_857872724298988_5568319164348826175_n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813526_857504291002498_6978838206108619489_n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800053_856140344472226_2664684150144676048_n  

若能如此,無憾矣!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822741_857046521048275_376070644217842747_n  

若人人能如此,則天下太平,人人可以安居樂業了!大家共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813303_856603364425924_8653518938584927377_n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817270_855695844516676_3471345386601131462_n  

願大家都福慧雙修,如意吉祥!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人四原則  

做人四原則

 

做人要「不變隨緣」,但是隨緣並非隨波逐流,所以做人也要懂得「隨緣不變」,也就是要有不變的原則。做人應有的四個原則,提供參考: 

 

第一、禮為處事之本:

禮,是人際關係的規範,合乎倫理,就是有禮。有了禮節的規範,人與人之間比較能保持良好而恰當的關係,所以禮是人和人之間相處必要的條件。禮貌的養成,要從小教育起,從小在父母師長教育下,人知道有尊卑、長幼之分,這就是有禮。有了禮貌,就有規矩,有了禮貌,待人處事就不會逾矩。 

 

第二、義為待人之方: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點滴之恩 必當湧泉以報  

點滴之恩必當湧泉以報

 

記住別人的好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得到過別人的幫助;也許,我們都犯過同樣的毛病,就是跟某人關係一直很好,但是某次對方沒按自己的意思,或者為了一件瑣碎的小事,發生爭執,結果彼此心裡不舒服,從此兩人形同陌路。或是別人對我們有十次好,但有一次不好,前面的十次好就被我們全部抹殺了!是嗎?

 

別人扶了你一把,你可能很快就忘記,但是別人踩了你一腳,也許你會記得很久;我們記住了別人的缺點,記住了別人慢待我們的地方,於是,便耿耿於懷,越看這個人越滿身缺點,越看這個人越不可理喻。

而別人恰恰是一面鏡子,我們對它凝眉瞪眼,鏡子反射回來的也是如此,於是,我們就互相看不順眼了;原本的小缺點被放大,我們看對方就像眼中釘,肉中刺,必先拔出而後快。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神層次越高,人越善良  

精神層次越高,人越善良

層次高的人未必有錢,有錢的人不一定層次高,一個人的層次高低和錢沒有關係,也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這和自身的修養有關。

當一個人能足以包容所有生活的不愉快,能看淡一切利益,專注於自身的價值時,看淡金錢財富,盡心於自身的責任時,他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處,他就是最善良的人。

我們都有一個錯誤的認知,總喜歡用金錢去衡量一個人的價值,認為只要這個人有錢,那麼他就屬於層次高的人,其實是我們太膚淺了,因為和精神層次相比,物質層次根本不足一提,也沒那麼重要。

//

一個高層次的人和自已的善良是成正比的,一個高層次的人,一定是善良的人,不管遇到什麼事,什麼人,他們都能傳遞自己的善心,做著善良的行為,他們並不是刻意去做,而是發自內心的選擇,是一種自然流露出的舉動。

莎士比亞說:“善良的心,就是黃金!”

哈佛大學一項研究表明: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人智慧錦囊《八停止》  

老人智慧錦囊《八停止

這是一位老人寫給自己的信,沒有空話、套話,說的全是家常話,言簡意深。每一點都十分樸實、具體、有益,每一條都可以做得到。對每一位中老年朋友都十分有用。

1、停止回憶過去

我們這一代人的孩童時代、青年時代,多多少少都吃了一些苦。好在現在的生活已經越來越好了,還有一些閒錢、閒情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因此,中老年朋友不要一味地沉浸於過去的回憶中,而要積極樂觀地向前看,不要再等待,必需及時行樂,過好人生中最最黃金的二十年!

2、停止生氣

年輕時我們多多少少有些脾氣,特別是孩子不聽話時,總免不了罵孩子甚至打孩子。但是,現在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我們則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了。我們可以運用經驗累積的智慧,提供參考意見給兒女,並保持幽默、慈愛的態度,不要因兒女不接受意見就生氣或嘮叨不休,以免形成兩代的緊張關係。

3、停止抱怨

每個人都有煩惱的事情,有時候也想跟別人傾訴,這可以理解,但要注意你抱怨的頻率。如果你的朋友總是跟你抱怨同一件事,每天都在傳達負能量的話,你也會不喜歡這樣的朋友吧。

文章標籤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