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的迷思  

糖尿病飲食的迷思

 

大不愛吃甜食,為什麼還是得糖尿病?

生活中充斥各種對糖尿病錯誤的觀念,讓民眾顯得無所適從。破除迷思,對抗糖尿病,你能積極甚至它和平共處。

 

迷思1:糖尿病只是因為愛吃甜食、喝飲料

有些人納悶,「我不愛吃甜食或喝飲料,為什麼還是得到糖尿病?」

國民健康署指出,「吃甜食並非直接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但吃甜食易導致肥胖」;肥胖、缺乏身體活動量及基因遺傳等多重因素都會增加罹病風險。肥胖者得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5倍以上因為吸收過剩,所以血中的糖就偏高,當然胰臟的工作量也增加,導致胰臟功能受損才引起的

 

迷思2:單控制主食,不控制總熱量

患者誤以為主食吃多了血糖就會升高,而副食不會,但若只控制主食而肉類食品和油脂不加節制,也會造成攝入的總熱量過高,則血糖控制也不會理想和穩定。

 

迷思3:吃少了血糖自然就會降下來

很多患者認為少吃點血糖會自然下降,其實不然。身體有自然保護作用,長時間攝取不到能提供足夠糖分的食物,身體就會啟動其他升糖激素,促進肝糖原分解,因此血糖定不會降低的。

 

迷思4糖尿病患只要不吃澱粉,改吃蛋白質就可以?
這是錯的!
蛋白質代謝成血糖的速度較慢,如果不吃澱粉只吃蛋白質,容易導致低血糖,而且蛋白質吃太多,腎臟會出問題

 

迷思5:無糖食品可以隨便吃

其實無糖食品只是不含單糖或二糖,但仍含大量碳水化合物,因此要吃也必需先計算一天攝入的總熱量,有計劃地吃,而不能無節制地吃,否則血糖水準會照樣升高。

 

迷思6:早餐不吃,午餐吃個夠

早晨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時間,不吃早餐吃藥會造成低血糖,不吃藥又不能控制早晨的高血糖。而早餐不吃,午餐超量會導致餐後血糖水準過高,造成一天之中血糖水準的高低波動。

 

迷思7:糖尿病人只能吃不甜的水果

國民健康署指出,糖尿病的水果攝取「沒有種類的限制」,但有「量的限制」。也就是說,不論吃哪類水果都可,且攝取多元的水果可獲得不同礦物質與維他命來源。但一天水果總攝取建議量為兩份(一份約為一拳頭或半碗份量),不宜超過,否則會影響血糖值。

另外,有些民眾誤認為檸檬等水果吃起來不甜,代表甜份較少或沒有甜份而可多吃。但國民健康署表示,「這是錯誤觀念。」例如,檸檬經消化後,在體內產生的糖份約等同於一粒小蘋果,「水果含糖量無法用舌頭味覺判斷,還是以一天建議量攝取,才能控制好血糖。」

 

迷思8:南瓜、山藥、地瓜多吃無害

膳食纖維可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也因此南瓜、山藥和地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讓不少民眾趨之若鶩。

但它們仍屬五穀根莖類澱粉類,國民健康署建議,「須與飯食代換,否則血糖不降反會升高。」

 

舉例來說,若民眾每日的澱粉攝取建議量為3份。其中一餐吃了兩個番薯(220公克),已相當於一碗糙米飯或米飯(200公克)的量,這餐就須避免再吃其他澱粉類。

 

以上健康訊息提供給各位參考
arrow
arrow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