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盆菜為何會中毒  

吃盆菜為何會中毒

幾日前香港新聞報道 有48人 因食盆菜及自攜燒肉 導致食物中毒 , 發燒 、 腹痛 、 嘔吐 及腹瀉等症狀 。 其實有關盆菜食後中毒事件 常 有傳出 ,2006年曾高至400多 宗。 在2008年底 , 食物安全中心 抽查盆菜樣本 , 發現一間食肆的盆菜內 驗出當中的蠟樣芽孢桿菌 超標24倍 。 為何 盆菜會出現桿菌 ?

蠟樣芽孢桿菌無處不在

蠟樣芽孢桿菌 最佳生長溫度約為攝氏30至37度 , 常見於穀物 、 蔬菜及泥土內 。 這些桿菌孢子 很耐熱 , 能抵受攝氏126度 長達90分鐘 , 所以一般的烹煮溫度 未必可將他們殺死 , 而且他們可在有氧或無氧的環境下生長 。 因此在食物中 特別是農產品如蔬菜發現此類桿菌 , 並不稀奇 。 不過 如果食物中的蠟樣芽孢桿菌的孢子發芽繁殖 , 大量細菌可致進食者 患上吐型或腹瀉型2類食物中毒 。

1嘔吐型中毒的患者 會在進食有問題食物後數小時內 出現噁心和嘔吐等症狀 , 部分隨後更會有肚瀉 。

2腹瀉型中患者的症狀是 伴 隨腹痛的水狀肚瀉 。 不過這兩類食物中毒的病情都只屬輕微 , 一般都不會持續超過24小時 。

妥善儲存預防毒菌

其實預先煮熟的食物 , 正為蠟樣芽孢桿菌提供有利的生長環境 , 不過 , 雖然食物經常含有蠟樣芽孢桿菌 , 一般而言 , 每克食物 需要超過十萬個 蠟樣芽孢桿菌細胞才會令人患病 。

盆菜部分材料都會預先煮熟 , 然後在供應給食客前才翻熱 , 同 時當中的材料 , 特別是冬菇、生菜等這類農產品食材 最可能含有 蠟樣芽孢桿菌孢子 。 烹煮的熱力 可誘發孢子發芽 成為繁殖細胞 , 並殺死其他和蠟樣芽孢桿菌競爭生長的細菌。 如果食物在室溫下過久, 繁殖細胞 便會生長 和產生耐熱毒素。

翻熱食物可殺死繁殖細胞 , 但不能消除 耐熱毒素 , 因此必須妥善儲藏食物 , 即切勿把食物放在室溫下過久 , 以 避免便產生毒素 。 同時這亦可以防止 金黃葡萄菌產生 耐熱的毒素 。 同時大多數盆菜 大量需求時 , 早早預先準備 , 需要時隨便只把表面燒熱就算 , 結果外熟內生 。 所以大家買盤菜回家後 , 應該徹底加熱至中心溫度 達75度以上才進食 。 如果剛剛買回來的盆菜 , 要在半至一小時內立即食用 。 吃剩的食物要立即放入雪櫃 , 避免細菌在室溫下 滋長 。 避免把盆菜放在室溫下過久 , 已放置在室溫下 過了與四小時 , 應將盆菜棄掉 。

 

以上健康訊息提供給各位參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健康常識 盆菜 飲食常識
    全站熱搜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