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高血壓的迷思1  

破解高血壓的迷思

根據衛生署調查,15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每5人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壓;超過40歲時,每3人就有1人;到了65歲以後,一半以上都成了高血壓一族。但其中有三~四成的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

血壓愈高,壽命愈短

高血壓若不控制:

1中風機率增加7倍
2心臟衰竭機率增加5~7倍
3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增加2.5~4倍

如果好好控制血壓,可以

1降低30~40%中風發生率
2降低50%以上的心臟衰竭發生率
3降低20~25%的心肌梗塞發生率
4降低25%的末期腎臟病(尿毒症)發生率

 

高血壓的幾個迷思
(
迷思一) 年輕人不會患上動脈硬化

生活上有三大因素會引起高血壓,喝太多酒,吸大量的煙和吃太多含脂肪的食物,若有高血壓而仍不改不良生活習慣,就會加速動脈硬化。所以年輕時就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此外,家族遺傳血中含膽固醇較高的人,若不節制,在二三十歲時就會發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所以要小心提防。

 

(迷思二) 高血壓不能吃肉

除了某種高血壓病如腎功能嚴重不全導致的高血壓病外,大部份專家都認為無須過份限制肉食。肉的主要營養成份是旦白質和脂肪。旦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合稱三大產能營養素,所以限制肉食可能會帶來嚴重的營養失調。充份攝取旦白質不會使血壓升高,不過在食用肉類時要知道動物性旦白質中也含豐富脂肪,而脂肪中的膽固醇是促進動脈硬化的物質,多吃肉類,体內的膽固醇也會增高。所以有動脈硬化的人還是要限制肉類的攝取。

 

(迷思三) 沒有任何不舒服,為何要吃高血壓藥?

高血壓有一個外號,叫作「沈默殺手」。所以大部分罹患高血壓的患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不會有任何不適。高血壓會日以繼夜地破壞血管壁,使得血管壁形成斑塊 ( Plaque ) ,逐漸造成血管硬化。初期因為斑塊還小,血管內腔不會變窄,所以根本没有症狀。但假以時日,可能十年,或二十年,隨著斑塊的逐漸變大,血管內腔會逐漸變窄。總有一天,血管的狹窄,會影響血液的正常流量。

每個器官都必須靠血管供給氧氣及營養,並帶走代謝的廢物。血管變窄,導致血液的流量不足,就會造成各個器官的傷害。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心臟,造成心絞痛。

隨著斑塊的增大,部分的斑塊可能破碎剝落,在血管中隨波逐流。若遇到已經狹窄的血管,就可能造成完全的阻塞。此時會發生什麼樣的疾病,完全決定於阻塞的位置。在腦子,就是中風,在心臟,就是急性心肌梗塞。在腎臟,就是腎衰竭,嚴重時必須洗腎。在眼睛,可能導致視網膜病變,嚴重時會造成失明。

所以高血壓患者吃藥的目的,並不在於今天有無症狀,而是著眼在預防未來可怕的併發症。不論是失明、洗腎、腦中風、或是急性心肌梗塞,都是嚴重的疾病,會大幅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質。所以醫師會勸患者規則服藥,不可停藥,就是這個道理。

 

(迷思四) 吃那麼多藥,可能會傷腎。

許多人都認為藥就是毒,少吃為妙。吃多恐怕會對肝腎不好。確實有些藥會對肝不好,有些藥有腎臟毒性。但抗血壓藥,因為它能夠避免或是延緩血管的阻塞,所以非但不會傷腎,反而有保護腎臟的效果。

 

(迷思五) 高血壓的藥,一吃就要吃一輩子,所以儘量晚一點再吃。

「一吃就要吃一輩子!」聽起來真的有點嚇人,怪不得有些高血壓病人,對於服藥之事,會猶豫再三。事實上,抗高血壓藥並不會上癮,所以你若不想吃高血壓藥,隨時可以停止。停止後,大部分的病人並不會有任何不適,但本來控制良好的血壓,就會恢復成原來的高血壓。血壓一高,立即會繼續破壞血管壁。所以醫師都會勸高血壓患者,要一輩子吃高血壓的藥,不要停止,以保護血管。想不到會以訛傳訛,反而造成有些患者,以為吃了就停不下來,反而不敢吃高血壓藥,真是誤會一場。

 

(迷思六) 高血壓藥物可以自己調整,血壓正常就不用吃了。

正確減量應由醫師判斷,千萬別自己調整

1那些治療血壓控制十分滿意,而且時間是在五年之內,可考慮逐步減藥乃至停藥。如成功停藥一年仍無復發便可繼續停藥。但必須堅持運動、限鹽禁煙等。

2上壓145mmHg,下壓85mmHg,且無冠心病、糖尿病的高血壓病患者,可停用藥物,通過改善生活方式來控制。在停藥期間,需測量血壓,如無誘因而急劇上升,需繼續服藥。

3如那些己查明病根的症狀性高血壓病,如腎動脈狹窄,甲亢等,治癒原發病後可停用降壓藥物。

 

以上健康訊息提供給各位參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健康常識 高血壓
    全站熱搜

    常覺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